有的管理者崇尚製度,把製度建設深入到管理工作的每一個角落。但隨之一個不良的管理傾向出現了:認為製度可以包辦一切。而事實並非如此,管理工作如果忽略員工個性,隻是簡單地把員工看做流水線上的一環,就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管人要以踏踏實實的心態,從細處入手,關注下屬的個性。
比如,我們的內心常會隨著工作和身體狀況而改變,如果能夠敏銳地掌握下屬內心的微妙變化,就可以適時說出合適的話或者是采取合適的行動。
管理人的工作也許是最難辦好的事情了,這大概是每一個管理者的苦衷。哲學家說:“在天底下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人也是,人的個性就是那千差萬別的樹葉。所以,一位資深的領導就有了這樣的感言:“人能聚到一起是個開始,能在一起相處是個進步,能在一起工作就是成功了!”
個性相近者一般來講便於搞好關係,例如兩個熱情、易衝動的人在一塊兒做事,會彼此對對方辦事感到滿意;如果是兩個同樣抑鬱寡歡的人在一起會感到加倍的煩悶。個性相反者大多不易搞好關係,出現類似“水火難容”的個性衝突。但也有許多性格不同的人能夠取長補短,很好地相互配合。因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個性相同與否無關緊要,關鍵在於個性是否能夠相容。
現代化的管理藝術要求每一個管理者對自己下屬的個性都有充分的了解,並根據這種了解得出結論:某人與某人,或某幾個人與另外幾個人性格可以相容,這時就可以考慮應該把他們安排在一起工作。
在國外,許多人事經理給每一個下屬建立“個性卡片”,有個別公司還有獨具特色的“個性申報製度”,即由員工自己申明自己的個性,這種做法是非常明智的。
人事檔案在我國恐怕是最為複雜繁多的材料了,然而並沒有哪一個人事部門的檔案裏有關於個性方麵的調查,也從來沒有哪個用人部門在交給新錄取者填寫的厚厚的、一式三份的表格裏有“性格”一欄,如果有,那也隻占用有限的篇幅。
事實上,這是非常重要的,讓被管理者“坦白”自己的個性,是對該人人際知覺的最好的調查,這種調查是任何客觀觀察所不可能取代的,因為它至少可以告訴我們兩個問題:“我認為我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希望別人怎樣與我共事”。
現在有的管理者不做這樣的卡片或表格,並不是他們對每個下屬的個性了如指掌,而是對此項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認識或懶於做這項細致的工作。
管人最忌心態浮躁,對於製度的過分依賴顯然助長了這一浮躁心態。但請千萬記住,隻要是關於人的工作,細致入微地關注人的方方麵麵永遠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