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管理者不能凡事都親曆親為(1 / 2)

不懂得授權的領導是低效的領導,授權之後不知道監管的領導是愚蠢的領導。當然,這二者之間的分寸極難把握,弄不好極容易造成人浮於事或者權力失控的兩極局麵,但是,隻要把握授權與監管的平衡點,一切問題便迎刃而解。

管理者最大的資本是什麼?當然是權力,有了權力,管理者才能實施有效的管理。但是,有不少管理者並不善於恰當地運用手中的權力,什麼事都不放心,都要親自過問。在這種對權力的嚴控中,管理者成了最忙最累的人,而整個管理局麵卻又遲遲難以打開。

美國著名的管理顧問比爾·翁肯曾提出過一個十分有趣的理論——“背上的猴子”。在這一理論中,“猴子”就是指組織中各成員的職責。對於任何一個組織來說,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職責,當他們加入組織以後,管理者就按照下屬的職責,分配給他們不同的“猴子”。組織成員的工作就是完成自己的職責,也就是喂養自己的“猴子”。

在“猴子理論”中,企業的成功,歸根結底取決於“猴子”的健康。顯然,如果組織成員能夠出色地完成自己的職責,他所喂養的“猴子”就是健康的;但若他無法勝任自己的工作,不能履行自己的職責,他所照料的“猴子”就會生病。“猴子”生病無疑會影響組織的整體競爭力。而要想使“猴子”健康起來,關鍵在於協助員工完成自己的職責,提高其工作能力,或者將其調離,讓能夠勝任的人來承擔這一職責。

然而,很多管理者卻在這一問題上跌了跟頭。他們一看到有“猴子”生病了,就迫不及待地把它接過來,親自喂養。他們認為,這樣可以使“猴子”盡快康複,殊不知這種做法卻會使更多的“猴子”變得脆弱不堪。

替下屬“背猴子”的做法從眼前來看,似乎使解決問題的速度加快了;但若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管理者直接接管下屬的工作,會阻礙下屬的成長,剝奪下屬獨立解決問題的權利,長此以往,下屬就會喪失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變成事事處處“聽命令、等指示、靠請示”的“應聲蟲”,失去主動性和獨立性。

對於管理者來說,替下屬“背猴子”的行為也會將自己推入一個領導怪圈——當管理者接收了某一下屬看養的“猴子”時,其他下屬或為推卸責任,或圖自己輕閑,也會主動將本該自己看養的“猴子”推給領導。這樣,用不了多久,管理者就會陷入堆積如山、永遠處理不完的瑣事中不能自拔,甚至沒有時間照顧自己的“猴子”——實施計劃、組織、協調和控製的職能。

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說,替下屬“背猴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管理者親曆親為是造成組織工作效率低下的最主要原因。不僅如此,管理者的親曆親為還會打擊下屬的工作熱情,甚至造成人才流失。古人說:“自為則不能任賢,不能任賢則群賢皆散。”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如果管理者事必躬親,就是對下屬工作的不信任,不信任導致不肯放權,凡事都親自出馬,而不肯放權又會進一步加重下屬的不信任感,感覺自己的價值不被承認,最終導致人才流失。過於能“幹”的領導,往往會導致有才能的下屬流失,剩下的是一群不願使用大腦的庸才,這樣的團隊其戰鬥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