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克思的工資理論及其時代價值(1 / 2)

學術爭鳴

作者:王豔平

【摘要】工資理論是馬克思經濟理論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揭示了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及內在關係,而且具有顯著的時代價值。

【關鍵詞】馬克思工資理論;時代價值;工資製度

一 馬克思工資理論的內容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較為係統且全麵地論述了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條件下工資的實質、特點及其運作的規律。現把馬克思的工資理論概述如下。

1.工資本質論

馬克思通過科學界定勞動與勞動力這兩個不同的經濟範疇,揭示了資本主義條件下工資的本質——資本家購買的不是工人的勞動,而是其勞動力。之所以會出現把勞動力的價值當作勞動價值,是因為雇傭工人的勞動力商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它不僅能夠創造出彌補資本家購買這些勞動力商品的價值,而且能夠創造出比這些勞動力商品本身價值大得多的價值。同時,馬克思明確分析了工資形式使勞動力的價值表現為勞動價值,從而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關係。

2.工資形式論

馬克思認為,計時工資是資本主義最基本的工資形式,是工人按一定時間出賣的勞動力價值的轉化形式。計件工資是按工人生產的產品數量或完成的工作量來計算並支付的工資,是計時工資的轉化形式。總之,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工資形式始終都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都是計時工資與計件工資的進一步發展與轉化。

3.實際工資論

馬克思指出,考察資本主義工資的數量及變化,不僅要看到工人所得貨幣的數量,還要看工人所得這些貨幣的實際購買力如何,也就是說要區分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名義工資是工人出賣勞動力後資本家付給他的貨幣工資;實際工資則是工人用貨幣工資所能實際購買到的各種生活資料的數量,反映了工人的實際生活水平。因此,區分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對於正確分析和判斷工人的實際工資和生活水平有重要作用。

4.工資規律論

馬克思概括的工資運動的基本規律是:在勞動生產力不斷提高的前提下,勞動力價值與剩餘價值的相對量與絕對量都會發生變化,而且二者變化的方向是相反的,且存在著明顯的此消彼長的矛盾。

二 馬克思的工資理論的時代價值

1.工資本質論的時代價值

由於按勞分配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著共同的經濟基礎(社會主義公有製),並堅持同一的原則(等量勞動換取等量勞動報酬),這就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實行按勞分配提供了前提條件。當前,為了完善工資製度,我國進行了多次工資改革。而且深化我國工資改革的根本出發點,就是要在馬克思工資理論的指導下,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要求,真正貫徹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製度。其中,按勞分配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內容。特別是隨著我國市場化改革的推進,馬克思按勞分配理論在市場機製的運行環境中,更能體現高效率,更能充分突出勞動有質與量的差別,克服平均化傾向,打破不合理的工資製度,從而提高整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高效率,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更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