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廣州市體育中考評價方式變革的詮釋(3 / 3)

3.2體育教師應迎接好新挑戰

中考評價方式的調整對第一線的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涉及到教學觀點的轉變、教學方法的變革和教學工作量的提高等多個方麵。但是,這些絕對是積極、有益的挑戰,因為自此體育教師們可以盡力地拋開應試的綁縛,沿著更有意義的道路實現自身的價值。斯騰豪斯在上世紀70年代出版的代表作《課程研究與課程編製入門》中,確立一係列影響深遠的課程理念,如課程開發的“過程模式”,“教師成為研究者”等等,並就此提出“評價即研究”的過程性評價新理念。[8]中考評價方式變革後,初中體育教師應當及時轉換自己的角色,不能駐足在“教書匠”和“教練員”的原有定位上,要以“研究者”的姿態去關注孩子們一生的體質、心理健康與終身體育意識的培育。在平常要認真上好每節體育課,詳實、細致地記錄學生在校期間的體育表現,為給他們判定公正、合理、客觀的評價做好一切工作。

3.3學生應積極投身體育參與

沒有幾個孩子真正不喜歡體育活動,他們往往不喜歡的是體育課。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很多,但教學評價應當承擔一部分責任。我們承認體育運動是需要天賦的,但我們必須明白體育參與是每個人生而有之的權利。體育中考評價方式的變革,讓有天賦的孩子在展現自己運動能力的同時,也要加強自己對體育課堂教學的重視;讓天賦不足的孩子享有同等運動參與的權利,並能通過勤奮和認真彌補能力上的不足。麵對變短暫、偶然、生硬的終結性評價方式為終結性與過程性合一的多元評價,所有在校的初中學生都應當積極投身到體育活動中,鍛煉好體質、學習自己喜愛的運動技能、爭取自己應獲得的體育成績。

4 結論

廣州市體育中考推行的新舉措改進了以往評價方式中存在的片麵、不足,過程性評價方式的出現,能夠更加全麵、客觀、公正地反映出學生的體育能力和成績。這一變革與《新課標》的體育課改精神相一致,有利於終身體育理念的貫徹實施,並且與學校體育的學科特點並行不悖,科學、合理、影響深遠。麵對這次變革,學校體育應當抓住機遇,及時調整工作上的偏差。體育教師應該積極完成角色轉換,為學生身心健康擔負更多責任。每位在校初中學生也必須了解和掌握此次變革的意義所在,努力投身體育鍛煉和運動參與之中,在獲得理想運動成績的同時,為自己的終身體育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寧.體育課堂中善用形成性評價[N].中國體育報,2009-01-14:006.

[2]張曙光.過程性評價的哲學詮釋[J].齊魯學刊,2012(4):71.

[3]唐月香.體育教學的過程性評價及其實踐[J].龍岩學院學報,2009(10):101.

[4]胡海青.淺談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的過程性評價[J].體育師友,2010(2):21.

[5]趙雲龍.大學生體育學習的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1(4):67.

[6]高淩飆.過程性評價的理念和功能[J].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2):105.

[7]劉剛.試論體育教學的過程性評價[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10):62.

[8]斯騰豪斯.課程研究與課程編製入門[M].諸平等譯.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2.

(廣州市第一一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