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加大學校跳繩運動的推廣
長期以來,我校全麵滲透“健康跳繩”的教學理念,加大跳繩運動的推廣,做到人手一繩,每課用繩。同時以跳繩為中心,將跳繩運動融入大課間,豐富大課間內容,並且每一年開展一次跳繩比賽,逐漸形成了“三練一賽”的跳繩教學活動模式,提高學生跳繩技術和成績的同時又增添了群體性體育鍛煉氛圍。三練主要有課堂教學練習、大課間的跳繩練習、課外活動的跳繩練習。其中課外活動的跳繩練習主要針對初三學生,每個星期進行兩次課外訓練,練習的內容主要是升中體育考試的內容。一賽主要是學校每一學年舉行跳繩比賽,把跳繩作為一項傳統的學校體育比賽活動。通過跳繩比賽,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跳繩運動的興趣、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榮譽感,進一步豐富了學校體育活動。
3.3集體備課、優化體育課堂
要想上好一節課,課前備課是必不可少的。眾所周知,備課工作是提高課堂效益並進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我們體育科組在這方麵做得比較好,每一個教學內容都是通過集體備課來完成,吸取經驗,取長補短,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而在跳繩教學的備課中,我們都統一跳繩教學的技術動作標準,對跳繩教學組織方法、練習方法、著裝要求以及突發情況的處理,都是通過集體備課來解決,為優化跳繩課堂教學提供了充分的準備。
3.4灌輸科學合理的跳繩技術
跳繩技術方法包括腳法、手法、身法和繩的長度。在跳繩教學過程中,我們統一技術運動標準進行教學,並且通過多年對學生跳繩成績的跟蹤,證明了這一跳繩技術標準的有效性,適合於學生掌握。
3.4.1腳法:正搖單腳交換跳繩
跳繩有很多種跳法,例如:正搖(反搖)雙腳跳,正搖(反搖)單腳交換跳,一跳兩搖(俗稱雙飛)等等。在幾種跳繩的方法中,我校的學生由初一開始就統一學習正搖單腳交換跳繩,到了初三基本上都使用這種方法,除了極少數動作不協調的學生才用正搖雙腳跳。單腳交換跳優勢在於頻率比別的方法都要快,並且在交換跳時一隻腳有短暫的休息時間,這樣雙腳可以得到輪換休息,不易疲勞,省力。同時在跳繩過程中要注意用前腳掌起跳和落地,膝蓋稍彎曲緩衝,切記不要用全腳或腳跟落地,跳的高度要適中,不宜太高,隻要繩能通過就可以了。
3.4.2手法即握繩方法:握拳法
握繩方法大致分為握拳法和半握拳法,半握拳法主要是四指與母分開,同時拇指與繩頭的方向是一致的,而握拳法卻是五指緊扣。兩種握法都要求拳心自然向前,而不能向上向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主要教學生握拳法,通過教學實踐,這方法更有利於手指、手腕靈活轉動和力量的發揮。在握繩柄時,應靠近繩柄,而不要遠離繩柄。當跳繩速度越來越快時,手離繩柄越遠,產生的離心力就越大,繩對手的拉力就越大,這樣手臂就越容易疲勞。因此,握繩時應靠近繩柄,越近越省力。
3.4.3身法,主要是跳繩時身體姿勢
任何一種體育運動項目都需要正確、合理的身體動作姿勢。正確的動作姿勢既符合人體運動規律,又能提高技術的發揮,達到有效的運動效果。而跳繩運動采用哪種身體動作姿勢才能達到身體協調用力,速度快、自然省力呢?通過我們多年的實踐教學總結出有利於提高跳繩技術的身體姿勢的方法,主要有頭部:稍微低頭,眼看前下方。軀幹:身體稍微前傾,重心保持水平。手部:大臂靠近身體兩側自然下垂,小臂稍外展,抬至髖骨位置左右。腳部:單腳交換跳,起跳時小腿往上提,防止小腿向後收。
3.4.4跳繩的長度,應盡可能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