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價值觀的疏離:網絡文學影視改編的隱憂
電影理論
作者:薛勝男
【作者簡介】薛勝男,女,湖南益陽人,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當代文學與高等教育研究。
一、十年坎坷路——網絡文學觸電概述
網絡文學是伴隨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而出現的新型文學樣態。自1997年美籍華人朱孝廉在上海創立世界最大的中文原創文學網站-榕樹下至今,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注冊的文學網站已有5000家。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網絡文學以其強烈的時代感、鮮明的草根性、題材的多元化贏得了廣大受眾群體的喜愛。網絡文學也逐步成為了影視劇改編的沃土。近年來,網絡文學改編的影視劇持續熱播,廣受追捧。2010年被稱之為網絡文學改編年,2012年被稱之為“文學改編影視的第二次浪潮”。2013年伊始,《小兒難養》、《盛夏晚晴天》、《傾城之戀》、《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等“網改”影視劇一路飄紅。網絡文學與影視藝術的聯姻,成為了文學界和影視界的關注熱點。
(一)《第一次親密接觸》——網絡文學改編影視劇初次試水
網絡文學的影視改編第一輪試水可追溯到2000年,網絡文學《第一次親密接觸》拉開了網絡文學影視改的序幕,這部當時風靡一時的網絡小說被香港和台灣地區的電影人改編成同名電影,2004年內地又製作了同名青春偶像劇。但改編後的影視劇反映平淡,票房和口碑均不理想。
由“內地小瓊瑤”胭脂的網絡小說改編的影視劇是此階段的小高潮。《蝴蝶飛飛》、《愛你那天正下雨》、《愛上單眼皮男生》相繼被改編成青春偶像言情劇在各地方台播出。《愛上單眼皮男生》口碑和收視率上均有不俗表現。
《藍宇》是此階段的佼佼者,改編自筱禾的網絡小說《北京故事》。由關錦鵬操刀,劉燁、胡軍主演,獲第38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劉燁)、最佳改編劇本獎、最佳剪輯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獲法國費索爾亞洲影展金環獎;2002年香港電影金像獎11項提名等諸多榮譽,可見該片確有可圈可點之處,絕非僅憑“同誌導演親自操刀同誌題材”的噱頭博人眼球。
(二)“夜雨”中的《一支煙》——網絡文學改編影視劇微光閃爍
2004~2009年,網絡和網絡文學的飛速發展和前期成果和經驗並未給網絡文學改編帶來繁星滿天的燦爛,此階段,網改影視劇的命運暗合《給我一支煙》改編《夜雨》意境——如夜雨中閃爍的煙頭,火光微弱。
根據“中國內地最紅網絡小說”《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改編的電影《請將我遺忘》曾傳言被禁;改編的同名電視劇《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盡管對作品進行了“亮化”處理,有一個溫暖的結局,因保留原著中主人公自我墮落、聲色犬馬、失信不忠等負麵內容,成為第一部在播出中途下檔的電視劇。
著名導演趙寶剛操刀,根據網絡小說《給我一支煙》改編的電視劇《夜雨》因涉及娛樂場所中的交易、暴力、冷漠等敏感字眼,雪藏三年才通過審查上映。
蔡駿,中國網絡懸疑驚悚小說第一人,2000年首次在網絡上發表短篇小說《天寶大球場的陷落》,至今發行作品500萬冊,連續五年保持中國懸疑小說暢銷冠軍記錄。但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電影《第 19 層空間》、《荒村客棧》、《魂斷樓蘭》雖能順利通過審查如期上映,但改編效果差強人意。對此,書迷們很鬱悶,蔡駿很無奈,表示“對改編愛恨交加。”
(三)佳期如夢——網絡文學改編影視劇的蜜月期
2010年被稱之為網絡小說改編年。
由網絡文學改編的後宮劇大行其道。2010年3月,改編自《未央·沉浮》的《美人心計》上海電視台首播後在多個省市地方頻道皆取得當地收視冠軍。乘此東風,2011年,“網改”後宮劇《傾世王妃》、《甄嬛傳》、穿越劇《步步驚心》等相繼上馬。《甄嬛傳》兩岸熱播超過30回,點擊率超過25億人次,至少9家地麵台創下當地收視年度第一的成績。《甄嬛傳》創下的收視奇跡,引發古裝劇“井噴”,2011年4月至6月,全國獲準發行的國產電視劇為113部,曆史題材上升到59部,占52.21%。
由網絡文學改編的青春偶像言情劇收視成績一路飄紅。2010年《和空姐一起的日子》央視開播取得不俗成績;改編自同名小說的《佳期如夢》與《泡沫之夏》則在內地與台灣兩岸同時開播,《佳期如夢》在世界杯以及《三國》等熱門電視節目的夾擊下,雖網友惡評如潮,收視卻一路飄紅,平均收視份額4.16%, 受眾8000萬,收視成績近1點;2011年《千山暮雪》首播收視份額達到5.19%,穩居同時段電視劇第一;2013年《盛夏晚晴天》以1.212的收視率衝上收視榜第一,視頻網站的單日總播放量為2046萬,成績驕人。
由網絡文學改編的生活倫理劇持續升溫。導演滕華濤與網絡作家六六聯手打造的多部生活倫理劇創下部部走紅的驕人成績。2007年根據六六熱門小說《雙麵膠》改編的同名電視劇開播,平均收視率9個點以上;2009年初同樣改編自六六作品的《王貴與安娜》因其輕鬆幽默的輕喜劇風格獲得受眾青睞,平均收視率6.78;同年末滕華濤與六六再次推出力作《蝸居》,在上海電視台播出時創下了7%的高收視率;在北京影視頻道播出時創下北京地區平均8%的超高收視率,一度引爆住房問題,官商勾結、小三,房價飆升等熱議話題。2013年根據同名網絡小說改編、80後育兒戲的開山之作《小兒難養》引發熒屏“育兒潮”,首播當日收視就達到3.35,市場份額8.28,晚間黃金檔收視率全國電視第一名。隨即上映的《寶貝》選擇70、80、90夫妻孕事,將婚育話題一劇囊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