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誌明與春嬌》到《春嬌與誌明》
中國電影評論
作者:鄧欣遐
【作者簡介】鄧欣遐,女,四川人,廣東白雲學院教師,主要從事影視視覺文化研究。
2010年香港導演彭浩翔以一部《誌明與春嬌》贏得眾多讚譽,2012年又一部《春嬌與誌明》將故事延續到內地。兩部電影中男女主人公情感的主線依舊貫穿始末。第二部較之第一部,港味的基礎上多了許多內地觀眾熟悉的元素。在眾多香港電影導演北上遭到詬病的今天,彭浩翔兩部電影票房獲得成功不易。
一、《誌明與春嬌》——煙霧中的愛情
電影以煙民口中的鬼故事作為開始,禁煙條例下煙民躲進後巷抱團抽煙,煙霧繚繞中話題不斷,誌明與春嬌相識在抽煙處,短短五天時間,情感在煙霧中迅速滋生。彭浩翔一貫拿手小人物的故事,這次故事講述到港男港女心中,用感情的道德標牌與現實碰撞,事件真實存在卻又短暫迷離。五天相識,春嬌放棄五年感情的男朋友,投入到與張誌明的聯絡中。彭浩翔將欲拒還休的愛情渲染得直白又可惡,似乎每一段感情就像抽煙時閑聊的故事,隨隨便便。片中在港地隨處可見的便利店,狹窄小巷,穿插的采訪片段,都讓港情港味歇斯底裏。“可以說,香港電影的興盛,正是基於這種層出不窮卻又不脫離人物生活的新鮮題材。”《誌明與春嬌》獲得金像獎最佳編劇獎,它有些無恥,它輕鬆詼諧,彭浩翔把港人對待情感的態度展現淋漓盡致,反光鏡頭的使用讓性格鮮明。
細節也是這部電影中不可忽視的,不管是春嬌戀愛五年的家豪,還是誌明與春嬌一起撒歡牽手的事件,愛情在煙霧的背後一點點清晰,細節的張力感染著這部電影。這些細節,讓春嬌誌明相戀,也為下一部做出了鋪墊。同樣,片中很多對白讓你細細回味。電影在上映的時候因為粗口被冠以“三級”標簽,再見時配音已經更改,口語化從另一個側麵詮釋著城市。彭浩翔拿捏精準,你可以從聊天中看到他們的感情態度,也可以從感情態度中看到香港的一角,那些嫋娜的煙火並不隻會出現在維多利亞港,它可能隻是在街角巷間,可能隻是在便利店的偶遇。《誌明與春嬌》讓人在香煙當中嗅出人文情懷,它不溫不火,鏡頭敘事流暢不誇張。你我一話一談之間,看似無意道盡心中事。
二、《春嬌與誌明》——香煙外的愛情
電影由誌明與春嬌的同居生活開始,卻因諸多誌明的隔閡漸起,最終在誌明忘記與春嬌家人飯局後達到頂峰,春嬌搬離寓所,誌明選擇北上。煙霧中的愛情來去皆快。那些街頭巷尾吞雲吐霧在第二部中少之又少,春嬌與誌明也隻剩下了回憶。這部彭浩翔北上的作品有明顯的內地特征,新加入的人物更讓這種特質明顯異常。誌明新女友尚優優出現,年輕空姐,對誌明愛之深切。成熟優秀男人Sam,包容春嬌的所有,大度專情。春嬌與誌明的感情跨越出香港的偏僻後巷,拉鋸在大半個中國,似乎走上了快樂不回頭之路。誌明與春嬌,已各有優秀超過彼此的選擇,故事還會怎麼繼續?導演在劇作上賣關子吊足了觀眾胃口。
同樣,《春嬌與誌明》中,場景轉換到了內地,人物紛紛北上采金,那些內地觀眾熟悉的“褲子樓”、“三裏屯”等地標性建築拉近人心,結局也采用了機場截人的內地電視劇橋段,彭浩翔的北上下足了表麵的“內地功夫”。然而據香港導演北上經曆,不是所有的內地功夫都受用。“‘北上’之路勢必碰到文化審美、創作思路、精神氣質上的‘水土不服’,香港導演為適應內地市場調整原有的創作策略和影片風格是必然的,但如果隻是一味‘迎合’,就會誤入雷區,完全喪失香港精神氣質和文化特色,生硬的拚湊並不駕輕就熟的‘內地模式’隻會兩頭不討好。”《春嬌與誌明》在內地廣受好評,彭浩翔顯然不僅局限於表麵,借助第一部之力,他將讓更正經的內地感情觀念來包圍,但是港派感情觀依舊蔓延在故事情節中。兩人背著各自新歡依舊短信曖昧,直到最後,春嬌發現,她亦成為另一個張誌明。港島的愛情真諦在條件優渥下不顯山不露水,直擊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