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富士康事件後,本田罷工事件持續升級。南海本田的工人高喊著“罷工到底”的口號,要求提高待遇。無獨有偶,5月28日下午,因不滿工資待遇,為北京現代提供車身框架及零部件的北京星宇車科技有限公司1000餘名員工主動停工,要求漲工資。
罷工原因
表麵上最直接的原因是工人普遍收入低,晉級加薪困難。以本田I級工人為例,月收入大約在12D0元左右,通過長時間的加班最高能拿到1700元。考慮到當地的生活開支,工人結餘少,生活困難,而該廠薪酬體係決定了想依靠升級來加薪也是遙遙無期。本田工廠薪酬分為一至五級,每個大級又被細分為15個小級別,也就是說該廠的薪酬體係共被分成了75個級別。績效考核是每年評審一次,考核合格後才能晉升一級。對於一線的工人而言,晉升一個小級別所享受到的就是月薪增加20至30元,這遠遠趕不上物價上漲速度:而晉升一個大的級別則需要l 5年之久,且要保證每年都能考核通過。用一句話來概括,本田工人工資低,漲幅慢,加薪難。這樣的薪酬製度不光談不上對員工工作有什麼激勵作用,而且連基本的生活保障都不能令人滿意,這是導致員工罷工的最直接原因。
其次,薪酬的內外部公平被打破。任何一個崗位的員工在考慮自己薪酬的合理性時無非是從兩個角度進行比較:一是在公司內部範圍內,自己的付出回報和他人的付出回報相比是否公平,這被稱為內部公平;二是與公司外部同行業同崗位的薪酬相比,自己的薪酬是否合理,這被稱為外部公平。兩類公平對於留住員工、提升員工滿意度、激勵員工都很重要。但是,本田工人顯然對這兩方麵都不滿意。
內部公平:工廠內有本田公司從日本來的外派人員,主要是經驗豐富的資深老工人和公司重點培養的年輕儲備人才,他們的工資大約是本土員工的幾十倍。盡管這些外派人員的工作職責及目標和一線生產工人肯定有不同,但本土工人卻不這麼認為,覺得很多外派人員跟他們幹著差不多的活,但收入卻是他們的50倍,內部公平被打破。
外部公平:與外部相比,本田零部件公司薪水競爭力也不夠強,比同行低,因此也不斷有員工辭職。
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那麼,導致工人收入低、增幅慢是因為行業現實整體利潤率低還是企業(本田)自身盈利能力弱造成的?如果以上說的僅是表麵的問題,那麼企業的薪酬製度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呢?
1 工人收入與企業收益脫鉤
2009年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利潤率幾近翻番,達到近9%,並高出整車企業利潤率約2個百分點,為全球之最。有機構預測,2010年汽車零部件利潤增幅將超過50%,平均銷售毛利率將達到23%左右。
根據本田公布的2009-2010年度財報顯示:公司營業利潤同比大增91.8%,公司淨利同比大增95.9%,預計2010-2011年度集團營業利潤同比預增10.0%。但是,工廠的一線工人卻沒有分享到這一勝利果實,企業除了支付加班工資外並沒有合理的薪酬調整方案,因而即使企業因為“牛市”多收了三五鬥,對於身處一線的工人而言,其增加的收入仍主要來自多加班獲取的加班費,這最終引發了工人的極大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