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星為何老拿婚事造勢?(1 / 1)

行業觀察

隻要打開網站和娛樂媒體,映入眼簾的不乏有關明星愛情以及結婚生子的新聞。在新劇發布會上,這些也是娛記們窮追不舍的問題,而有關發布會的正題卻常常是無暇顧及,這也是當下娛樂圈的一個亂象。

當然,明星也會投其所好,為了吆喝新片,常以自己的愛情和婚事作為炒作新片的佐料。

由黃曉明等主演的電影公映之時,黃曉明被問及打算何時求婚這一話題,黃曉明答道:“我說了,票房過10億元,馬上就結婚。”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記得在宣傳與範冰冰合作的另一部電影時,對於該片的票房預期,範冰冰曾表示票房破10億公布男友,豪言“票房20億直接生孩子”。而黃曉明則稱票房15億就舉辦婚禮。但是,至今單身依舊,炒作繼續。

明星的生活私事,其實與常人未必有什麼根本不同,隻因為是大牌明星,自然成為人們追逐的聚焦點,更是吸引讀者的一道“招牌菜”。《詩經》中用“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表現凡人愛情之極境,現在,我們的明星卻把婚姻與票房聯係在一起,這是對愛的戲謔,抑或褻瀆?

魯迅曾經說過:“‘有聞必錄’或‘並無能力’,都不是向上的負責的記者所該采用的‘口頭禪’,因為實際上,並不如此,它是有選擇的、有作用的。”

像明星生子和婚戀一類的消息,娛樂媒體給予適當的關注,也沒什麼不可以。但是,切忌用力過度。為了吆喝一部影片,什麼賺眼球就拿來說事,不怕觸及道德底線,這已經成為電影宣傳中一種不良風氣,並傷害了藝人的整體形象。

遏製低俗炒作,堅守道德底線,讓影片宣傳回歸到藝術本體,這已經成為電影走向市場並能否健康發展的當務之急。

值得提醒的是,娛樂媒體也不要見風就是雨,藝人說什麼,我們就寫什麼,遇事需要過過腦子,不要把藝人的隨口一說,也當成新聞來寫。這樣的新聞,既無新聞價值,也缺乏真實性。無非是供人嚼舌,為娛樂這個“是非圈”再添一些汙濁氣罷了。

電影作為藝術產品進入市場,吆喝當然是必須的,“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經過去了。但吆喝不是造假,更不是欺騙,吆喝也是一門藝術。“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這句話說的是文藝創作,其實,拿自己的“婚事”為票房造勢,這是另一種“做市場奴隸”。

莫把肉麻當有趣,精神產品的創作者要三思而後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