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3章 弗雷德裏克·溫斯洛·泰勒——科學管理思想(1 / 2)

弗雷德裏克·溫斯洛·泰勒(1856-1915),美國著名管理學家,經濟學家,被後世稱為“科學管理之父”,其代表作為《科學管理原理》。

泰勒1856年3月20日出生於美國費城,1874年,考入哈佛大學法律係,不久,因眼疾輟學,後到費城的鋼鐵廠做過車間勤雜工和機工,由於工作努力,表現突出,先後被提拔為車間管理員、技師、維修工長、設計室主任和總工程師。1891年,泰勒獨立創業,從事工廠管理谘詢工作。在大量試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被稱為“科學管理”的管理製度和管理理論,該理論為20世紀管理實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認為,科學地挑選工人,在此基礎上製定科學的工作標準。通過培訓使高素質的工人與完美的工作標準結合,輔之以科學的管理方法,創造出最高的生產率。他的思想精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麵:

1.科學地挑選工人。

泰勒認為應科學地挑選工人,這樣才能用科學的方法對工人進行培訓,使工人掌握科學的方法,提高工人的勞動生產率。

那麼,什麼樣的才算得上是第一流的工人呢?泰勒認為:“每一種類型的工人都能找到某些工作使之成為第一流的,除了那些完全能做好這些工作而不願做的人。”

在製定工作定額時,泰勒是以“第一流的工人在不損害其健康的情況下能夠維持較長年限的速度”為標準的。這種速度不是以突擊活動或持續緊張為基礎,而是以工人能長期維持正常速度為基礎。

2.科學地培訓工人。

泰勒突破性地將科學與工人結合起來,認為勞動者的培訓工作應該成為企業最注重的工作,對初入門人員所進行的廣泛培訓重點放在有獨家特色的技能上,把所有工人都應當作可能的終生雇員,並把他們培訓成為“第一流的工人”。

泰勒認為,在科學管理製度下,應該“把工人一個個地交由一位稱職的教師,用新的操作方法去培訓,直到工人能連續而習慣地按科學規律(這是別人設計出來的)去操作”,“就是把科學和科學地選擇、培訓出來的工人結合在一起”。企業應該把勞動者的培訓作為最莊重的工作,因為企業全麵競爭的成敗很可能就主要取決於這個因素。簡而言之,隨著變革的速度加快,技能老化的速度也在加快。這種技能老化速度加快的趨勢,要求特別注重教育和培訓,提高創新的能力。

其實,從泰勒強調員工培訓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開始,不少美國企業就懂得培訓的好處:

例如培訓幾十年來一直是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秘密武器。有個時期,老沃森手下隻有一名職員——教育部主任。有一則廣告就是描寫該公司在肯塔基州列克星敦的工廠中有一名工人,為防止技術老化,25年工作中接受了6次重要的再培訓。再例如摩托羅拉公司,為了保住它在高技術市場的競爭力,也已轉向依靠培訓。這家公司在美國半導體產品中保持領先地位,靠的就是把占員工總數2.5%以上的人員派出去培訓;此外,它還廣泛對自己的供應商(包括日本企業)進行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