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柄長槍借著馬速,直直從後背方向捅進了密密麻麻排隊準備進入北城門的高句麗隊伍中。
第一波扶餘國騎兵極有經驗的,在長槍刺入敵人後,將馬頭向左一側帶開,紮在長槍上的高句麗士兵借著馬速生生離地半尺高,被無情地甩進左側的人群中。
第二波扶餘騎兵長槍又至,紮中敵人後,馬頭向右帶,又是砸倒一片高句麗士兵。
處在高句麗隊伍最末端的士兵們此時才反應過來,求生的本能讓他們做出了各自的動作,有幾個頗為悍勇的士兵當即轉身結陣,架起手中長矛,試圖迎擊騎兵的衝鋒,有幾個高句麗士兵登時就向左右兩側散開去,讓開了中間的道路,還有幾個高句麗士兵顯然被這突然殺到的扶餘國騎兵打懵了,死命向前方擁擠的隊伍裏擠去,想要逃離悲催的隊伍末端。
前兩波騎兵成功將隊伍最後麵的敵軍隊列攪亂後,扶餘國真正的騎兵衝鋒開始了,車碾高坐在馬上,手中握著長槍,寬闊的麵龐上看不出表情,雙目死死地盯著那混亂的隊伍,加速,加速,與車碾大致處在同一水平線上的八名騎兵,似利箭一樣,紮進高句麗隊伍的最中間來。
那幾名試圖結陣抵抗的高句麗士兵在巨大的衝擊力麵前,似斷了線的風箏一般,斜斜地飛起,重重地落下,在擁擠的隊伍中砸倒了一片高句麗的士兵。
試圖擠進前方隊伍裏去的高句麗士兵還沒來得及回頭看看發生了什麼,便被一股巨力撞開去,原本還在相互抱怨地方太小,不要擁擠的幾個人一同飛開去。
隻有讓開中間道路的幾名高句麗士兵,成功躲開了這一波的衝鋒,沒有被波及到,竟毫發無損,還顧不上慶幸,紮進高句麗隊伍中扶餘國騎兵們見馬速被阻,調轉起馬頭來,向右邊回轉過來。
第四波次的騎兵衝鋒幾乎擦著車碾的身邊便到了,同樣是八名騎兵,八柄長槍,像八塊巨石闖進水中一般,激起一片漣漪。
如此反複衝鋒,一波接著一波,就像剝洋蔥一樣,將高句麗排在北城門外的隊伍一層接一層地剝離開,越剝隊伍的直徑越小起來。
前三波次衝鋒完畢的扶餘國騎兵們,在北城門外的兩側地帶開始了下一步動作,提溜著馬,慢跑起來,對著北城門外兩側沒有受到衝擊的高句麗士兵們開始了清剿。高坐在馬上的騎兵們,揮舞著長槍將驚慌失措的高句麗士兵們一個接一個地刺倒在地。
伊夷謨出了王帳時看到的便是這番一邊倒的景象來,若不是他自己的王帳紮在了靠近大梁水一側這麵空地上,扶餘國騎兵衝將起來,第一個倒黴的便要是他了!
伊夷謨隻得讓自己親衛去傳命,軍隊回身組織反擊,再不敢多停留,任由護衛們抬著自己奔向早已停靠在岸邊的船舶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