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高句麗王伊夷謨下達反擊的命令傳到北城門內高句麗最前線的士兵戰線時,沉寂多時的高句麗軍隊終於開始了動作,百餘名高句麗士兵堅定地一步步持著矛向前走去,一步,兩步,透亮的矛鋒距離那些躲在街壘後麵的漢家軍民們是越來越近了。
北城門主街道上,此時早已堆砌出一堵堵簡易的街壘來,縮在街壘後的公孫度、衛啟等人,看見高句麗士兵們開始移動了,知道高句麗的反撲來了,又是一次生死考驗的時候,篝火已經點起,車碾的援兵能不能按時到達北城門,能不能及時發起進攻,隻有天知道了。
沒有任何言語,躲在街壘後的眾人們各自查驗著本就不多的武器,或堅毅,或恐懼,或緊張的每個人都準備迎接著又一次血與鐵的考驗。
最先發現車碾一行二百餘名騎兵隊伍的,是伊夷謨留在大梁水麵上,負責彈壓操舵奴隸們的守衛,高句麗特有的骨笛聲音尖嘯著響了起來,“滴滴滴”
負責看守全軍後翼的高句麗一屯人馬,再不想發現敵軍,也來不及了,氣勢洶洶的二百餘名騎兵,轉瞬殺到後翼這一屯人馬的眼前來,早已鬆懈的陣形,還沒來得及收攏起來,便被加速衝鋒起來的扶餘國騎兵們撕破了防線,奔著襄平城而去。
二百餘名黃袍黃甲的扶餘國騎兵,將手中長槍平舉了起來,二百柄鐵槍迎著清晨第一縷陽光,立在奔跑的駿馬馬頭前,三三一排,稀裏嘩啦地通過那座橫跨大梁水的木橋來,踏著翻飛的泥土,終是來到了襄平城,北城門城外的土地上來,東不蠟喊著,讓隊伍進行最後一次加速,便直直地從高句麗的背身方向衝了進去。
準備進入北城門的高句麗士兵們,並不知道此時自己的身後出現了這一股騎兵,即使是知道也沒有絲毫辦法,密密麻麻戰列的隊伍生生將北城門的門洞,及城門外的主路堵塞了,擠在中間的士兵隻有跟隨著人流不斷向前挪騰著,才能避免被身後擁擠的士兵擠倒。
即便在王帳中的伊夷謨,也聽到了那代表敵襲的骨笛聲,急忙命屬下出去查探,還不待屬下走出王帳,自王帳外便衝進幾名高句麗近衛來,對著伊夷謨說著:“大王,是扶餘國的騎兵從木橋上殺過來了,還請大王移駕,暫避一二。”
憋了一晚上悶氣的伊夷謨,聽到這消息後是暴跳如雷,氣得生生從座位上跳起來,跺著腳,恨恨道:“都是飯桶嗎,留在北岸的看顧全軍後翼的部隊呢!”
伊夷謨的近衛統領,一邊示意左右趕緊護著大王走,一邊矮身解釋著:“扶餘國發動進攻時速度太快,後翼抵擋不住,這才被他們突了進來,大王,請速速移駕。”
伊夷謨罵罵咧咧地在護衛的簇擁下,走出了王帳,王帳並沒有立在北城門外的主路上,而是更靠近大梁水這一側,饒是如此,當伊夷謨看見扶餘國特有的黃色戰袍時,還是被這眼前衝殺的場麵嚇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