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平城,南城門。
城牆上一位白發將軍,雙手負立在背,一身明光鎧在城牆上的篝火照耀下,是金光閃閃,滿頭銀發披散著,被這夾雜著血腥味的夜風吹拂著,晃蕩在剛毅的臉龐前,好不威嚴!他叫鼎由基,是高句麗國的大將軍,是高句麗國難得一見的三朝元老,按說憑借資曆足可以在國內安生修養的鼎由基,此刻卻在這漢朝境內,指揮著占領城門的高句麗士兵們調整著兵力部署。
伊夷謨的父親在位時共有三個兒子,伊夷謨排行第三,原本繼承王位呼聲最高的是太子拔奇,待第八位高句麗國王駕崩時,高句麗國內各種勢力重新洗牌,最後竟是伊夷謨繼承了王位,以太子拔奇不肖為由,伊夷謨將他的兄長遠遠地踹出高句麗王城來。這些事情都與鼎由基無關,也恰恰因為在伊夷謨繼承王位的前前後後中,鼎由基都沒有任何表示,所以伊夷謨對這位高句麗國內僅存的三朝元老是極為忌憚的,這不這次出征一並帶在身邊了,並且安排了一件極其輕鬆地活計——占領城門大開的南城門。
鍾鼓樓處的喊殺聲,鼎由基不是沒有聽見,可是伊夷謨並沒有傳命令自己支援絡再穀的,這是其一,鼎由基也不相信城門已破的襄平城內還有什麼力量能夠打敗絡再穀的,這是其二,所以自鼎由基領命帶著五百高句麗士兵趕赴到南城門後,就沒有派出哪怕一名士兵去東市,絡再穀的攻擊區域內去打探虛實。
現在的高句麗王對自己猜忌之心很重,早已步入耳順之年的鼎由基豈會不知道這點,所以一路征伐下來,恪守著臣子的本分,伊夷謨交待自己的每項任務,不管多麼無關痛癢自己都是堅決地執行,這次也一樣,奉命前來這南城門堅守,那咱就堅守好,其餘諸事一概不管。
絡再穀兵敗的消息傳來後,伊夷謨是真心想調鼎由基增援的,可是先後派出幾名傳來兵,都沒能穿過被襄平城軍民擁堵的鍾鼓樓防線來,由公孫度率領的襄平城的軍民隊伍,占著東、西兩座城門,恢複對鍾鼓樓的占領後,生生將高句麗的軍隊分隔開來,死死卡在襄平城的咽喉處——鍾鼓樓
伊夷謨所統率的攻城主力在鍾鼓樓以北及至北城門外洋洋灑灑地分布著,鼎由基所率一千高句麗士兵屯積在南城門附近,東城門外大梁水麵上順流至北城門外大梁水麵上遍布著高句麗的戰船隊伍。
伴隨公孫度與西城門守將張績彙合後,襄平城內軍民的勢力暴漲,自發加入進隊伍中的青壯越來越多,乘勝追擊著逃跑的高句麗人來,生生沿著鍾鼓樓指向北城門的主街道上,逆推著高句麗士兵,蜂湧而至的人群,用血肉生生將一個又一個來不及從襄平城百姓軀體內拔出武器的高句麗士兵們,撲倒在地,用拳頭、用腳、用牙、用石塊,砸爛、搗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