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平城,東城門。
公孫恭伴在尉若雨身旁,一同在這東城牆上駐足遠望著,大梁水上幾艘負責監視東城門的高句麗船隻,掛起了燈籠,為這漆黑的夜色裏增添了幾點燭光,燭光尚不及輻射的黑暗裏,剛剛由繩子墜下去的車碾想必走出很遠了吧,公孫恭這樣想著。
經過與公孫度短暫商議後,公孫度同意了車碾的提議,出城去尋找扶餘國使團護衛,雙方約定在明天黎明時分已北城門附近煙柱為信號,若煙柱粗壯,車碾即可發動進攻,若煙柱比較細小或沒有煙柱,則由車碾自行決定是否攻擊。
公孫度預估這一晚,城內百姓最多隻能將高句麗攆到北城門附近的,奪取北城門是萬萬不能的。
在尉若雨的翻譯下,車碾也十分痛快,答應著公孫度黎明時分發動進攻,讓公孫度務必做到兩點:一是盡力將高句麗往北城門驅趕,二是一定要將高句麗的注意力吸引住。扶餘國護衛使團能夠參與到黎明時分進攻的僅僅有二百三十多名騎兵,若高句麗士兵分散得太開,或注意力沒有被公孫度等人完全吸引的話,二百三十多人的騎兵衝鋒很難鑿穿高句麗防線的。
議定好計劃,公孫度、車碾兩人便分頭行動開來。車碾帶著尉若雨、公孫恭回到東城門,車碾獨自一人要涉法跨過大梁水,去尋找扶餘國使團護衛的,臨走時鄭重將尉若雨托付給公孫恭照看,煩請他確保尉若雨的安全。
開戰至今,公孫恭已經屢屢在死亡線上掙紮了幾次,本就與這副身軀不相稱的心性,如今仿佛似僧人看破了生死一般的頓悟,處之坦然,安之若素。
尉若雨緊攥著雙手,還是望著那早已漆黑的牆外,這並不是尉若雨第一次跑出王宮外進行遊玩,卻不曾想變成了自己第一次直麵戰爭的經曆來。
原本對自己心中向往的漢城漢人有著無數美麗浪漫的幻想,卻不曾想第一次親臨漢境,迎接自己的是那汩汩的鮮血,破碎的城池,凋零的生命,陌生而又熟悉的掙紮在生死線上的人們。
一時悲從心起,怨從眸出,兩股清淚順著已經灰撲撲的臉龐流了下來。
早就將目光從城外移到尉若雨身上的公孫恭,見身前的尉若雨肩膀竟輕輕抖動著,隱隱有哭泣的聲音傳來,腦海中竟映出蘇蘇那孤單單靠牆抽泣的樣子來,想起這短短幾天裏,自己經曆的這一番大起大落,苦苦找尋的蘇蘇剛剛發現一絲線索便又消失,好好的日子被高句麗如野獸般的入侵打亂的氣惱,漆黑的夜晚,伴著風中的血腥味,自己還不知能否安然活到明天的天亮時,哀歎起來:“都是苦命人啊!”
尉若雨處聞公孫恭這突兀地話語來,才想起自己身後還跟著一個人呢,竟這般無用哭起來,趕緊抹去兩行清淚,轉身自顧自地向城牆下走去。
公孫恭見尉若雨說走就走,也不再言語,緊跟著走下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