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最後一根稻草(2 / 2)

車碾在白天打退高句麗的一次進攻後,便沒有繼續跟隨在公孫度的身邊,而是找到了百姓群眾的尉若雨,憑借親身體會,車碾告訴著尉若雨,這些漢人或許能夠熬過今晚,但是想要把高句麗攆出城去,怕是不可能的,經過與公孫恭等人的相處,再加上扶餘國與高句麗勢力之間的世仇因素,尉若雨無疑都是希望公孫恭他們能夠取得勝利的。

便問詢著,眼下局麵裏,怎樣能夠幫助漢人們取得勝利。車碾也是為二人的自身安全考慮,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東不蠟等使團護衛隻是退走,並沒有被擊潰,車碾認為東不蠟他們現如今應該還在北城門不遠處的郊外窺探著城內情況,原因很簡單,因為尉若雨在這襄平城裏了,不能安全帶出尉若雨,他們這些護衛是萬萬不會離去的。

現在公孫度等人是在城內努力將高句麗士兵推向北城門,如若能夠及時與城外的東不蠟等人取得聯係,在關鍵時刻讓東不蠟領著護衛隊從北城門外向北城門裏攻擊,給高句麗來個腹背受敵,一定能夠將高句麗徹底趕出襄平城的。

尉若雨並不懂軍事,但是看著車碾不像開玩笑的樣子,尉若雨點頭同意了這個方案,方案有了,找誰去幫助自己呢?尉若雨想到了公孫恭,不為別的,雖然這位漢朝孩童極為瘦削,但是自從與尉若雨與公孫恭等人一路結伴而行到現在,尉若雨卻在內心裏充分的信任著他,每每想到那個瘦削的身影,奮不顧身地將自己攬在身後,掏出手弩殺敵時果敢的樣子,都覺得他的身體裏充滿了力量!

公孫恭聽完在尉若雨翻譯下的奇襲計劃,隻覺得竟然城外還有援兵,當然要用,強撐著身體,要引著尉若雨、車碾去追上前麵拚殺的隊伍,行與不行,還要由父親決斷。

遼東郡,梁水關。

肖進孤零零地坐在山坡上,遠遠地望著大梁水,肩膀還有些疼痛,但是已經止住了血,並未傷到筋骨算是萬幸,距離高句麗奪下梁水關水寨已經三天了,按這幾天的風速,想來高句麗已經抵達襄平城了,不知這次襄平城能否無恙。

說來也是奇怪,高句麗奪下水寨後,隻是在將原本連接梁水關水、旱兩寨的通道破壞了,便再也沒有對梁水關依山而建的旱寨發動過進攻。

而漢軍原本就不足一部人馬一千人之數的隊伍,受高句麗夜襲所傷,又倒下三百餘人來,水寨中囤積的諸多物資也被付之一炬,實在是沒有發動反擊的資本。

漢、高句麗兩方竟出奇的安靜了下來。

高句麗留下了五屯人馬,每天充滿戒備地看守著龜縮在山上的漢軍殘部。

漢軍殘部經過一番清點,還有四百餘人,其中傷員就有一百餘人,大多是夜襲那天晚上頂在最前線的士兵,原本駐紮在水寨中的三百餘名漢軍沒有一人生還。

敵我雙方就這樣,在這場戰役的最前線,保持著詭異的平靜,隔著大梁水相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