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郡,襄平城。
代表著有敵人攻城的警鍾聲“鐺鐺”的響著,軍隊用以召集士兵,指揮作戰的牛角聲“嗚-嗚-嗚”的吹著。
原本還算寂靜的襄平城在這兩種聲音的夾雜中開了鍋,身處邊郡的人們對這兩種聲音有著與生俱來的條件反射,短促而有力的警鍾聲告訴人們準備避難,悠長而又悲涼的牛角聲,提醒著人們大漢的士兵們正在集結,準備保護這片家園。
襄平城東城門的城牆上,郡兵們將守城器具一一從武備庫中搬了出來,床弩、滾木、雷石,尚有儲備的箭枝一捆一捆地擺放在牆角處,等候在此處的不多的弓箭手們,割斷草繩,拚命往自己身上落著箭枝,快速跑向自己固定的防守位置上。
城牆外,大梁水水麵上,披著發,穿著獸皮,乘坐在一扇扇木筏上的高句麗士兵們像野獸一般嚎叫著,木筏甫一貼近大梁水的岸邊,這群紅著眼的士兵們便紛紛跳上岸,赤著腳狂奔著,武器胡亂的指著,沿著木筏向南望向大梁水,水麵上數不盡的各色載具將寬闊的大梁水阻塞地嚴嚴實實,一艘高聳的樓船上掛著象征著高句麗王的旗幟迎風飛揚著,與周圍那些低矮的船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登上岸的高句麗士兵不待隊伍集結成形,各自衝向了近在眼前的襄平城東城門。
襄平城,西鄉,公孫家。
原本在屋內收拾細軟之物的母親柳氏在聽見短促的警鍾聲與悠長的牛角聲後,放下手中活計,衝出屋外,焦急地看著自己的夫君公孫度。
公孫度細狹的雙眼眯成了一條縫,發出一聲長歎:“還是晚了一步。”
徐榮聽見聲音後,一臉無所謂的表情:“隻是警鍾而已,想來此刻還沒有攻城吧,大哥稍候,我出去打探一番。”
“不必打探了,不管是高句麗還是烏桓來攻,此刻都已經圍城了,想要出城怕是很難了,咱們還是留在家中,收拾好馬車,若有事變,是走是留也好照應。”公孫度上前止住了要外出打探消息的徐榮,又扭頭對著自己的妻子柳氏說,“抓緊把東西收拾妥當,把東西搬到馬車上,若有變化咱們也好快速地離開此處。”
公孫恭聽見這特有的警鍾聲與牛角聲後,還在懵懵懂懂中,卻看見哥哥公孫康奔出屋外,將那柄黑鐵棒又握在了手裏,心裏道不妙啊!趕緊隨著哥哥出了屋,聽見公孫度的對話,心裏真是拔涼拔涼的,問著:“父親,怎麼了,要打仗了嗎?”
公孫度見公孫恭一臉的驚慌,也不責怪。耐心地勸慰著公孫恭:“恭兒不要害怕,確實是有人到了咱們襄平城外,能不能打起來現在咱們還不知道,你們隨你母親好生在屋裏呆著就好。”
徐榮起開身,向由公孫度帶到此處的那一包包自家的事物中走去,不一會,短刃別在腰間,獵弓拿在了手裏,箭壺栓在了身上,一枝一枝將羽箭插在箭壺裏。
襄平城,北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