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自主學習能力談高中英語教學(2 / 2)

三、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

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同時一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很大程度上有其自主學習能力決定。而這種能力,一方麵體現了學生的興趣所在,另一方麵體現了學生的學習方法的選擇。

據問卷調查顯示,在英語學習方麵有困難的學生中,78.4%的學生沒能在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此類學生大多在課前不進行相關的預習工作,課後也不對所學內容進行複習和鞏固,這就導致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不能很好掌握,對於英語學習能力的提高更無從談起。從這個角度出發,為改變這一狀況,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在教學過程中,要營造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對高中生而言,學習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效果。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更加需要語言的環境,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盡可能地使用英語教學。

(2)教學實踐當中,任課教師應通過一定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同時,也通過這樣的活動是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夠真正地應用在現實生活當中,由此以減少當今應試教育下所累積而成的“啞巴英語”。對於一種語言,如果不能切實的應用於人際交流之中,它的生命力也就此失去了。另外,在適當的課堂實踐活動中,教師充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首先教師自身應對該活動保持的飽滿熱情,更好的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得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活動當中去,從而更好地吸收和應用所學知識。最後,在教學實踐活動當中,教師應側重於啟發學生對一些語言現象進行思考,在主動思考的前提下,對英語這一科目能有自己的認識,同時就自己的學習情況提出存在的問題,這樣便可以更快的提高英語水平。

(3)對於任何人任何事來說,目標的力量都是不可小覷的,英語學習也不能例外。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製定出合理可行的學習目標,有利於學生以此目標為奮鬥方向,有目的、有傾斜的進行學習,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老師應通過教學反饋、教學反思來了解並引導學生進行不同程度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從而實現“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這才是教育的真諦所在。

參考文獻:

[1]桂詩春.應用語言學[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2]段力佩.教海沉浮話甘苦[J].上海教育(中學版),1989,(3).

[3]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教育出版社,1990.152-176.

[4]高慎英,劉華良.有效教學論[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111-139.

[5]黎世法.異步教學論[M].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97-129.

[6]閔樹明,王鳳鳳.初中學生學習策略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 北京教育研究,1997(4).

[7]呂良環.外語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