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國際營銷給企業帶去機遇和挑戰(1)(2 / 3)

日本豐田在進入美國市場之初,其汽車空間比較小,這對於擁有高大身材的美國人來說,乘這種小型車非常難受,因此銷售不佳。後來,豐田進行了認真的調查,針對美國市場的特點,及時改進了產品。其將轎車內部裝修得精致典雅,有舒適的坐椅,柔色的玻璃,發動機的功率和性能比大眾汽車公司提高一倍,汽車扶手的長度和腿部活動的空間都是按美國人的身材設計的。如此調整,大大滿足了美國大眾消費者的需求,一經推出,很快成為熱銷轎車,迅速占領了美國市場。

可見,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有些因素會迫使企業或吸引企業去改變出口產品。為了適應國際市場對產品進行改變,也分為強製性改變和非強製性改變兩種。像豐田為了適應國外市場主動調整產品,以便提高市場占有率屬於非強製性改變。還有一些國家為了保護本國消費者的利益,維護已有的商業習慣,會對進口商品製定出一些特殊的法律、規則或要求,有些是永久性的,有些則是臨時性的。通常非強製性改變具有更大的彈性,可以說,因非強製性的因素而改變產品是企業從事國際市場營銷成敗的關鍵。

通常非強製性產品改變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文化的適應性改變

文化是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以及購買行為的重要因素。處於不同文化環境中的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差異主要體現在價值觀、道德規範、行為準則、宗教信仰、消費偏好以及使用模式等方麵。國際目標市場的消費者是否接受新產品和新行為方式的主要障礙既非收入水平,也非由於自然環境的差異,而在於產品所麵對的目標市場的文化模式。

2.各國消費者的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消費者對產品效用、功能、質量、包裝及品牌等的要求。

3.消費者的不同偏好

各國消費者的不同偏好主要是由社會文化和習慣所決定的。由於文化影響而產生的消費者偏好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對產品的外觀、包裝、商標、品牌名稱及使用模式等方麵,而很少體現在產品的物理或機械性方麵。對一個以市場營銷為導向的企業來說,當涉及產品的外觀樣式、味道及包裝中顏色圖案和文字的禁忌時,入鄉隨俗是必要的。

4.國外市場的教育水平

國外市場的教育水平也是促使企業改變其產品的非強製性因素。發達國家的消費者平均受過十年以上的正規教育,而且生長在一個高度商業化、工業化和技術化的社會中,他們文化水平高,易於識別、掌握和使用技術複雜的產品。而在一些貧窮落後的國家中,消費者受教育的程度有限,甚至許多是文盲,他們難以掌握及使用技術複雜的產品。

總之,在進入國際市場的時候,我們要以滿足當地消費者需求為主要目標展開營銷策略,並根據當地消費環境的變化而適時調整產品,以便實現產品本土化,讓更多國外消費者認可產品。

國際市場渠道推廣差異化策略

【科特勒如是說】

雖然公司需國外市場並參與競爭,麵臨很大風險,但是,作為在全球行業中銷售產品的公司,除經營國際化外別無選擇。

——科特勒《營銷管理》

【活學活用】

企業在進行全球營銷時,要根據各個國家的發展情況來酌情考慮營銷策略,要考慮當地的市場情況。營銷渠道是製造商的產品流向消費者的主要渠道。製造商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和控製能力的大小,反映了企業在該國的市場占有率,是衡量企業經營效率、競爭力和經營安全的重要標準。

2003年,中國本土手機品牌以極低的價格、渠道高滲透力、市場反應快速等優勢迅速發展。諾基亞和其他國外品牌所采用的總代理製已經無法再適應當前市場,為了彌補各原有渠道策略的不足,諾基亞著手對渠道進行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改革,在保留原有的全國代理製的基礎上,采取了省級經銷製,同時還對零售終端進行了集體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