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產品是含多個層次的整體概念(1)(2 / 3)

——科特勒《營銷管理》

【活學活用】

對於一般商品來說,差異總是存在的,隻是大小強弱不同而已。不同的產品微小的差異就可能造成購買者的數量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商家的個性化服務,是其他產品不可替代的,而這些獨特的地方,常常吸引一些消費者的眼球,商家也因此獲得一群忠實的消費群。企業想要長久健康發展,就應該多一些個性化的東西,無論是在產品功能、質量還是服務、營銷等方麵,都應該讓顧客感到具有不可替代性。能夠達到“鶴立雞群”的效果,是企業追求的最高目標。耐克的個性化營銷之路,值得我們借鑒。

耐克公司創建於20個世紀60年代,當時公司首席執行官菲爾·奈特認定高檔優質跑鞋一定會有銷路,於是便發起了一場製鞋業的革命。1986—1996年的《財富》雜誌排行榜中,耐克在全美1000餘家公司中,成功進入前10名。現在,該公司已經發展成了一家生產體育運動器材,主辦高爾夫球錦標賽之類的賽事,還售賣運動服裝的國際型大公司。耐克是怎樣實現如此好的成績的呢?敢於冒險、打破常規、標新立異是公司創造奇跡的重要原因。

耐克公司在創建初期,主要生產體育用品,他們的頭腦中都有同一個目標:打敗阿迪達斯,讓越來越多的運動員穿上日本生產的高質量低價格的跑鞋——Tigers。

到20世紀70年代初期,慢跑熱逐漸興起,成千上萬的普通人開始穿上了運動鞋,因為,運動鞋不僅穿著合適舒服,還代表著健康的象征。運動鞋隨之流行。“耐克”抓住了這次難得的機會,跑步進入運動品領域,而以阿迪達斯為首的“鐵三角”卻沒有掌握這一發展趨勢。

1974年,鮑爾曼教練在烤華夫餅幹的鐵模中擺弄出一種脲烷橡膠,製成一種新型鞋底。這種鞋底還有小橡膠圓釘,讓該運動鞋比同類產品的彈性更強。就是這一個小小的改變,體現了企業產品的個性,也體現了企業對消費者的重視和認同。該產品一經上市,就賣得火暴,耐克的資產也從830萬美元猛增到1400萬美元。

從此,耐克更是像野火一樣四處發展為了能夠給消費者提供更多樣式的鞋,公司動用巨資,招募住人才,比如,他們公司的人員不僅有學生物的,還有學化學、工程技術、工業設計學等各種專業人才。這些人才的使用增強了企業的研發力量,先後生產出140多種不同式樣的產品,其中不少產品是市場最新穎和工藝最先進的。這些樣式都是根據不同腳型、體重、跑速、訓練計劃、性別和不同技術水平來嚴格設計出來的。這些風格迥異,價格不同和用途多樣的產品,吸引很多體育愛好者的眼球,他們感到耐克的產品太全了,各種各樣的款式,總是讓他們挑花了眼,這樣,耐克通過個性化產品的創造為消費者提供了最周到的服務,耐克的品牌形象也深深印在了每個消費者的心理。

就是靠著源源不斷地為顧客提供個性化產品,耐克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裏,就成為鞋業的巨頭。在1979年,耐克通過策劃新產品的上市及其強勁推銷,市場占有率達33%,終於擠進原來的阿迪達斯、彪馬和Tiger所建的“鐵三角”,成為銷售明星。到了1981年,其市場份額甚至達到50%,遙遙領先於阿迪達斯,而奈特本人也跑步進入了《福布斯》雜誌令人垂涎的美國富有400人之列。

可見,通過源源不斷地創新,生產出各具特色的產品,企業才能吸引更多消費者的眼球,才能獲得更多消費者的喜歡。當然,除了像耐克這樣在產品本身上下工夫,體現獨特性外,還可以在產品生產的其他環節上下工夫,體現個性化。

(1)突出形象的個性化。比如,一些企業借助媒體的宣傳,使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優異的形象,從而對該企業的產品發生偏好,一旦需要,就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購買這一企業的產品。如果說,企業的產品是以內在的品質個性化為客戶服務的話,那麼,企業的形象上的個性化就是用產品的外在吸引消費者。比如,在膠片行業,幾乎所有人都了解柯達的黃色、富士的綠色、樂凱的紅色,這就是形象差異化在色彩上的區別。還比如,在白酒業,有茅台的國宴美酒形象、劍南春的大唐盛世酒形象、瀘州老窖的曆史滄桑形象這些差異化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