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應時而動,把握營銷環境變化(3)(2 / 3)

——科特勒《營銷管理》

【活學活用】

市場中介就是幫助企業把產品推給最終消費者的一些機構,如中間商、運輸公司、倉儲公司、廣告公司、營銷調研公司、營銷谘詢公司及銀行、信托公司、保險公司等,都是市場中介。

市場中介在企業和消費者之間構架了橋梁,有利於企業解決產品在銷售難題,幫助企業順利銷售出產品。但是,這些市場中介也都是一個個企業,彼此之間要有利益博弈,所以,企業應該恰當處理好與市場中介的關係,保證其能夠為我所用,最大化地發揮它們的功能,幫助企業賣出更多的產品。

拿經銷商來說。企業依賴經銷商,因為除了一個市場中的領袖企業外,很難有人有這樣的實力,能夠把自己的銷售員派到全國各地的每一個小縣城,把自己的產品直接送到每一個小店鋪。所以,企業通常不直接把產品配送到千家萬戶,而是依靠經銷商的協助達到占有更多市場目的。

經銷商在一定的區域市場內,具有得天時、集地利、聚人和的優勢,作為一個“外來者——企業主”在區域網絡資源、人際關係資源、公共關係資源等方麵,與經銷商相比很難有本質上的超越。所以,企業應該懂得雙贏戰略,培養核心經銷商攜手打造市場,建立“戰略性誠信夥伴營銷關係”,這是市場建設的長治久安之法。按照扁平化的橫向流通體係原則重塑的深度分銷通路流程,就極好地體現了這種營銷思想。其要求品牌製造商與核心經銷商要把所有的人、財、物傾注到分銷商網絡渠道上,借此培養忠誠的分銷商客戶群體。

比如,三得利公司在剛進入上海時,人力成本很低,所以,銷售員很多,基本上每一個銷售網點都有三得利的銷售人員,算下來有五六百人。而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人力成本已經翻了好幾倍,還要依靠自己的銷售員去推銷產品,人力成本會占很大一部分。為此,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三得利進行改革,借助了國外“洋行”的操作模式——在國外,很多大企業隻負責生產,而銷售則全部交由專門的銷售公司即洋行來操作。三得利營銷改革最基本的一點,就是成立了三得利(上海)市場服務有限公司,該公司可謂是三得利整個營銷係統的心髒,也給整個改革提供了係統支持。這樣,三得利就能更加專心於生產,而市場服務公司通過與各個地區的經銷商建立聯係,保證了企業的銷售渠道暢通。

不僅經銷商如此,像企業與廣告商、銀行等市場中介合作,都應該本著共贏的原則進行合作。就如營銷大師科特勒所說的那樣:“如果一個公司不恰當地從它的供應商中榨取利潤,然後,把更多的產品塞給分銷商,如果它讓合作者輸在供應環節上,那麼,這個公司就會失敗。精明的公司將通過與供應商和分銷商合作,以更好地為最終顧客服務。”由此可見,雖然雙方有利益衝突,但是,隻要雙方都能本著給對方一點利益空間的想法,共同贏得效益,那麼,才是企業長存、市場中介長久發展的基礎。

總之,實事求是,不貪婪,與市場中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自己的產品才能賣得更好,才能占有更多的市場。

維護公眾關係,樹立企業好形象

【科特勒如是說】

企業營銷環境中還包括各類公眾。公眾指的是那些對組織實現其目標能力具有實際的或者潛在的利益關係或影響的任何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