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應時而動,把握營銷環境變化(2)(2 / 3)

比如,我國白酒產業是在20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從1990年到1995年,中國白酒的產量從500萬噸增加到800萬噸。從地域上看,四川、貴州、山東、安徽等地占據了中國白酒生產的大部分。從1995年開始,白酒的產量開始下降,白酒企業進入嚴冬季節。其中虧損企業20%,微利企業80%,高利企業僅僅占1%。我國白酒陷入這樣的困境,導致這場危機的因素有很多,如白酒行業內部的競爭日益激烈,利潤逐漸降低,以及像啤酒、紅酒等種類的豐富,分割了一部分市場。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國家的產業政策不支持白酒行業的發展。2005年5月份,國家通過對白酒加收每斤5角錢的消費稅進一步加劇了白酒產業的生存危機。

可見,政治法律環境禁止或不允許做的情況下,企業的生存就變得愈發艱難,想要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開創出一條營銷新路,就成了企業最應該重視的事情。比如,中國白酒業中的“中國勁酒”為了扭轉衰勢,率先跳出了傳統白酒產業,避開白酒產業內的競爭,從保健的角度來設定營銷戰略,引導消費,創造了優異的業績。

另外,在大市場環境中,營銷者要涉及更多的方麵,包括白酒原材料供應商、立法機構、政府部門、政黨、公共利益團體、工會、宗教組織、文化團體等。這些方麵對白酒的營銷有著深刻而又巨大的影響。例如“王英狀告白酒”案就在白酒行業掀起軒然大波,眾多的媒體關注、報道讓白酒業陷入一個尷尬的處境。但是有一些企業勇敢地站出來為王英抱不平,並率先利用媒介的宣傳效應發起“喝酒過量,有害健康”的危機公關活動,取得巨大的成功。這就是白酒大市場營銷戰略運用的手段。大市場營銷要求白酒企業必須把對社會團體、機構的資源調配、運用作為企業的戰略,並且成為企業價值鏈的一部分,為營銷貢獻其力量。

另外,企業如果想進軍國際市場,開展海外業務,也同樣要關注各國的政策法規,因為政府對外商的政策和態度,反映出其改善國家利益的根本想法。因此,企業在進入一個國家之前必須盡可能評估該國的政治環境和法律環境。

一國的政治環境主要包括:政府與政黨體製,政府政策,民族主義以及政治風險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以免將自己卷入當地的政治製約旋渦中,另外,還要關注該國法律,以免因為疏忽而導致違法,造成損失和麻煩。

營銷不能忽略社會文化環境

【科特勒如是說】

社會文化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都產生著深遠的影響。消費者的任何的欲望和購買行為都體現著一種文化特色,如中國人過聖誕節和西方人過聖誕節,他們慶祝節日的方式各具特色,消費風格也迥然不同。另外,營銷者本身也受社會文化的深遠影響,表現出不同的經商習慣和特點。

——科特勒《市場營銷教程》

【活學活用】

文化環境主要包括文化水準、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行為規範、民族差別、風俗習慣、價值觀念、審美觀念等方麵。文化環境烙印在每一個消費者的觀念裏,行為中。它決定著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所以,文化環境也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企業如何適應並利用文化環境為我所用,是企業能否站穩腳跟,長久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