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愛情喜劇的人性底色(1 / 3)

愛情喜劇的人性底色

作者:李璿

今年被稱為中小國產影片的“逆襲年”。其中由薛曉路執導的《北京遇上西雅圖》更是被作為成功案例頻頻提及。

但在今年3月21日該片上映前,很多人對這部影片的“錢途”並不看好。“最初拿著劇本找過很多公司,肯跟投的幾乎沒有,也沒有廣告商願意合作。”作為《北京遇上西雅圖》的編劇兼導演,薛曉路回憶起當時的遭遇仍心緒難平:“一直到上映,出品方和我都沒有料到會有最終的票房成績。”

與2011年的票房黑馬《失戀33天》一樣,影片上映後口碑不斷發酵,一度被評為“質量最好的國產愛情片”,並一路超越《虎膽龍威5》《生化危機5》《巨人捕手傑克》《魔境仙蹤》等4部好萊塢大片,雄霸市場1個半月之久,最終斬獲5.2億元票房,開啟了今年以“輕題材”“輕投資”為特征的“輕電影”逆襲熱潮。

“西雅圖”遇上“西雅圖”

不少人認為《北京遇上西雅圖》是在向另外一部美國經典愛情片《西雅圖夜未眠》致敬,但薛曉路並不認同,甚至坦言後者並非自己偏愛的類型。

不過兩部影片確有不解之緣。起初,與薛曉路在《海洋天堂》中有過愉快合作的香港安樂影片公司總裁江誌強曾建議她翻拍或改編《西雅圖夜未眠》:“我看好她的劇本能力,以及對人性層麵的挖掘。而且女性導演的情感都相對細膩,為何不嚐試拍一部更加接地氣的商業愛情片呢?”

但薛曉路並不相信《西雅圖夜未眠》中過於理想主義的愛情,“那是一種被抽空了的愛情,而在我看來,愛情是平淡的,她融入到生活的各種細節裏麵,可能特別不浪漫,甚至因為時間長了而無趣,但卻穩定、踏實、溫暖。這是我的愛情觀,也是我在這部影片中所極力表達的。”不久之後,薛曉路關注到中國人赴美生子的題材,這才將自己的想法與江誌強的提議契合起來。

“《北京遇上西雅圖》主要吸取了《西雅圖夜未眠》中的兩個元素——以在帝國大廈相見來表達對愛情的追求,這種對愛情的堅守也是所有愛情片所共同表達的主題;二是兩個城市之間的穿梭,這種跨越空間的組合也比較新鮮。”

此後,薛曉路又觀看了大量美國浪漫愛情喜劇,尋找其中的敘事規律。“浪漫愛情喜劇在美國是一個非常成熟的類型,從上世紀30年代前的默片時代就已經出現了,傳承脈絡非常清晰。且在主題方向、故事看點等方麵也有規律可循。”薛曉路將這些元素運用到了《北京遇上西雅圖》中,以至於很多美國電影人在看過影片後都讚不絕口。

好事多磨

很多人想不到,這部催熱了西雅圖旅遊業的浪漫愛情片《北京遇上西雅圖》,大部分的境外戲竟然在加拿大的溫哥華拍攝。“溫哥華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拍攝基地,工作人員和拍攝器材尋找起來都很方便,每年會有上百個劇組去那裏拍戲。”製片人江誌強表示。

“最初並沒有人看好這個題材,認為Frank有家有孩子,文佳佳又是一個孕婦,這兩個人如何談戀愛?而且故事還發生在遠離中國老百姓的美國。中國觀眾憑什麼會喜歡?沒有其他公司跟投,片中大量的植入空間也隻有一家廣告商與我們合作了植入廣告。”由於資金層麵的緊張,薛曉路每天都會把案頭做得非常詳細才開始拍攝。“我們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工作時間又相對固定,如果超時就要雙倍、三倍賠償給工作人員,這是投資人不能答應的。我會比較有安排地在必須的時間內完成必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