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創業突圍名人堂——8位創業家的創業真經(3)(2 / 3)

於是,潘石屹連夜寫了一封信,題目叫做《現代城的四名銷售副總監被高薪挖跑了》。第二天,幾家京城有影響力的媒體都以半個版廣告的形式刊登這信。這件事引起了軒然大波,各種討論長時間占據各種報刊的顯著位置,連中央電視台等很“牛”的媒體也紛紛跟進,掀起了一場媒體的盛宴。就這樣,現代城在一夜之間揚名天下。危機中的企業揚名天下,有兩種可能:一是揚的是美名,一是揚的是惡名。其中以後者最為常見。但現代城揚的顯然不是後者之名,當年銷售額達到18億元人民幣的驕人業績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它似乎揚的也不完全是美名,我們更願意這樣表述:通過這場爭論,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現代城的機會,也給人們提供了深入了解潘石屹的機會。對於潛在消費者來說,現代城的人被挖走了,顯然不如現代城本身的品質更為重要。

“挖人事件”是發生在現代城開發早期非常關鍵的一件事。說它關鍵不光是因為這件事差點斷送了現代城,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件事,媒體和公眾把大量的注意力投向了現代城和潘石屹,使現代城成了著名樓盤,潘石屹成了著名人物。可以說,沒有挖人事件,就沒有潘石屹現在的成功。

次年開春,現代城又出現廣受關注的氨氣事件,這次社會輿論在一開始完全站在業主一邊,情形對SOHO現代城和潘石屹極為不利。在這種情況下,潘石屹果斷地做了兩個動作:一是向所有受害住戶表示道歉並接受住戶退房;二是支付住戶所繳房款的雙倍利息。但有的業主以房價已經升值為由不同意“無條件退房”。2000年8月,《北京晚報》首先刊登了《潘石屹向受損客戶道歉》的文章。潘石屹在文章中首先對所有受損失的住戶表示誠摯的歉意;其次,他表示希望通過法律途徑有一個公正的裁決;最後,潘石屹向社會廣泛征求消除氨氣更有效的辦法。此文一經麵世,各媒體、電視台也紛紛從不同角度對現代城的氨氣事件進行了報道,現代城第二次成為大規模報道的焦點。在通過媒體澄清事實並向受害業主道歉後,潘石屹緊接著又召開了有媒體參加的除氨設備公開招標活動,來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19家生產銷售空氣淨化產品的廠家參與了這次招標會。安裝了除氨設施以後,潘石屹又向安裝了設備的家庭補償耗電費。事情到此還沒完,2001年4月21日,現代城又一次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前來領取新房鑰匙的六號樓每位住戶提出了綠色承諾,向他們頒發了一張由北京市勞動保護研究所出具的每戶室內空氣質量檢測合格的證明。第二天,《北京青年報》刊登了配有這張照片的大篇幅報道《現代城首推綠色承諾》,其他多家媒體也對此事進行了報告。至此,現代城的氨氣事件最終以潘石屹得意的笑容而告收場。

打人事件也是這樣,媒體報道潘石屹打人之後,輿論對潘石屹也頗為不利,潘石屹一邊配合有關調查,一邊寫信向人們說明事件的真相以示其誠。坦誠的結果是,9天之後,事件雙方握手言和。

潘石屹說,“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公司的負責人,隻要你坦誠,願意把發生的事情告訴大家,把心裏話全部都說出來,就會得分。”

古訓有雲:道高益安,勢高益危;居赫赫之勢,失身且有日矣。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之中,企業的經營運作難免遇到某些重大的、具有負麵影響力的事件——危機。在商業活動中,危機甚至像感冒病毒一樣具有傳染性,能從同行與競爭對手身上傳染到自己身上,例如南京冠生園的陳餡危機,將整個月餅行業都卷入泥潭,還將所有食品廠商都推到了公眾懷疑的目光之下。處身其中的創業者,不論業大業小,都應該具有危機意識,並掌握應對危機的有效方法。從潘石屹應對危機的方法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理出他危機公關的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