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舒曼、門德爾鬆、肖邦和他們的鋼琴曲
鋼琴小品也是浪漫主義時期新的藝術表現手段,這種短小的抒情形式同樣也滿足和表現浪漫主義音樂家內心的情感需要。舒曼不僅獨創了鋼琴套曲這種體裁,而且鋼琴音樂在舒曼的音樂創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作品有《交響練習曲》、《蝴蝶》、《狂歡節》、《大衛同盟練習曲》和《a小調鋼琴協奏曲》等。帶有組曲和變奏曲性質的套曲是他非常擅長的體裁,如《狂歡節》中描寫了他從現實中感受到的各種生活情景,21首小品各代表一個人物的音樂素描,作品構思奇特,在結構上每首小曲各自獨立,但又用“四個音符”作為動機貫穿全曲,是舒曼套曲中的代表性作品。舒曼的鋼琴音樂充滿矛盾與強烈的鮮明個性,不易把握,但卻促使他創作非同凡響的、純粹流露內心的音樂。他說:“照明人類心靈深處是藝術家的使命”,他的鋼琴套曲也鮮明地體現了這一“使命”。
他曾批評十九世紀的意大利音樂“像鳥一樣地美麗、悅耳但缺乏思想內容”,而他的音樂不僅僅是滿足人們的感官需要,更重要的是以獨特的形式激發人們的思想情感,追求高尚的藝術品位和氣質。舒曼的作品內容往往用主觀幻想的方式陳述出來,“時而熱情似火、時而朦朧如夢、時而激烈、時而幻想、時而古怪、時而淵博”。這些詩情畫意、五光十色的浪漫主義音樂表現,正是舒曼鋼琴音樂的特色。
和舒曼的鋼琴套曲相比,門德爾鬆的“無詞歌”更具有聲樂浪漫曲的特征,具有歌唱性的唯美的創作傾向和審美追求。“無詞歌”的內容也非常豐富,題材廣泛,展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小世界,作曲家把生活中點滴的美捕捉下來,然後化成了優美如歌的旋律。有的樂曲描繪了自然風光或由景色產生的感受,有的表現民間生活中頗具情趣的場景,有的表現憂鬱哀愁的情緒。這些都鮮明地體現出了浪漫主義特征。
“鋼琴詩人”肖邦的創作,是浪漫主義音樂中的又一朵奇葩。19世紀波蘭人民正堅持著不屈不撓的愛國鬥爭,波蘭進步的、民族的浪漫主義文藝,對這個鬥爭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當時,波蘭愛國的思想家和文藝家主張文藝要有鮮明的民族特性,要有熱愛人民和自由的思想內容,要有豐富的情感色彩。這些思想對肖邦有著深遠的影響。為了表達自己思念祖國、懷念故土之情,他的作品深深植根於波蘭民族、民間音樂的沃壤之中。他的瑪祖卡中集中地表現了波蘭的民族風格,其中我們聽到了最美的波蘭旋律和獨特的波蘭風格。此外還有與波蘭民族解放鬥爭相聯係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敘事曲》、《降A 大調波蘭舞曲》等;有充滿愛國熱情的戰鬥性作品,如《革命練習曲》、《b小調諧謔曲》等;有哀慟祖國命運的悲劇性作品,如《降b小調奏鳴曲》等。
(三)柏遼茲、李斯特和標題交響樂
浪漫主義的標題交響樂,借用了其他的藝術手段(文學、詩歌)等進行創作,這種創作方式充分體現出音樂與其他藝術相結合的浪漫主義美學原則。柏遼茲是標題交響曲的創始人,他力圖把音樂語言文學化,用音樂語言來表達文學中生動具體的形象,他為英國話劇女演員而創作的《幻想交響曲》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品一共五個樂章,用一個“固定樂思”代表他所迷戀的女性,並貫穿全曲。柏遼茲以標題交響樂與古典交響樂相區別,強調音樂的標性內容,他認為標題是一種民主的要求,能使音樂得到普遍的理解。對他來說,沒有內容,沒有標題的音樂是沒有的。《幻想交響曲》指明了浪漫主義標題音樂的創作道路,可以說是後來的標題交響曲和交響詩的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