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論產業經濟類新聞報道的特色與規律(2 / 3)

二、是從本產業與其它產業“結合部”的事實報道中發掘特色

產經新聞要寫出特色,體現在帶有普遍意義的事實報道中,還需要在本產業或會社的“結合部”開辟新領域。在戰爭中,為防禦敵人,需要許多部隊一起協同作戰,組成共同的防禦陣地。在這種協同防禦作戰中,各部隊之間的“結合部”常常成為防禦空擋,最容易被敵人攻破。

我們各產業之間也有這樣的“結合部”,注意發現、采寫這些“結合部”上的新聞,很容易使兩家產業或社會都引起重視,產生轟動效應。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產業與產業之間、與社會的關係越來越緊密。傳統的產業割據日益被打破,這就要求產經報要打破舊框框,在接近其它產業和社會的“結合部”上做文章,以拓展產經新聞的新領域和新特色[2]。這方麵,通常的做法是:

(一)一方成果,他方收益

報道的是我這個產業的科技成果,收益的卻是其它產業。如《航空時報》有一年派記者參加了航空工業部舉辦的“土壤識別及優化施肥研究”的鑒定會,這項成果隨產生在航空工業部,收益的卻是農業和化工行業。這位記者便在這種“結合部”上做文章,標題《“天”“地”結合出奇跡,航空技術在農業領域取得重大成果》使讀者一看便知道了它的重要價值。

(二)自己“開藥”,他人“治病”

我這行業中發生的問題,但根源卻在其它行業,把“藥”開出,對他行業或社會是個震動。

(三)敢於把手伸向其它領域

產經新聞如果僅限於在產業政策、發展、技術等產業問題,都必然使報紙辦得死板,失去很多活靈活現的特色之處,因而產經報必須敢於把手伸向其它領域,尤其是與自己緊密聯係的領域,擴展與結合使內容靈活貫通、豐富具體。

(四)為“轟動新聞”補遺

一張產經報,要捕捉到轟動全國、全世界的新聞機會要少的多。因為你報紙的麵畢竟主要覆蓋一個產業。但這方麵也並非一點作為沒有,為轟動新聞補遺,就是一個較好手段。如紡織工人郝建秀曾經是20世紀50年代轟動全國的新聞人物,這典型人物一直是大報關注的,產經報難於與之競爭。《中國紡織報》在郝建秀小組成立40周年之際,報道了郝建秀小組的姐妹們在曆史與現實交彙處的種種酸甜苦辣,輝映出了這群姐妹們嶄新的時代風貌和曆史進步,這篇通訊發表後,影響很大。可見,補遺補得好,效果照樣不一樣。

(五)善做“綜合”、“比較”的文章

產業與產業之間、產業與社會之間的“結合部”是自然存在的。而在現實生活中,它們卻有互不相連,分得很開。這就需要高明的作者通過“綜合”、“比較”把它們連在一起,做出別具一格的文章來。總之,產經新聞要搞出特色,必須站在本行業,又不局限本行業。注意做好“結合”的文章,那麼我們的產經新聞才會更別致,更有新鮮感,讓讀者喜聞樂見。

三、從本產業特殊事實報道中表現特色

產經新聞的特色,大量的要靠具有本產業特點的特殊事實報道來表現。離開了這一條,產經新聞就難稱為產經新聞了。其表現方式,大約有以下幾種:

(一)深挖“專”

產經新聞的重要特點就是專。而專可以搞成一般的“專”,也可以搞得很“專”。怎麼把握這個尺度呢?筆者認為,既然“專”就索性專個透,專出特點,其報道的新聞性、價值、份量、特色,也就得到了最充分的顯現,體現出了這張報紙無可爭議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