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論產業經濟類新聞報道的特色與規律(1 / 3)

試論產業經濟類新聞報道的特色與規律

傳媒實務

作者:沙莎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產業經濟類新聞也作為獨立的新聞類型快速的發展起來。為乘著經濟發展這艘大船上的人們預報著前方經濟產業天空的風雲變幻並為其指明前進的方向。本文是對產經新聞的特點和規律探討與研究,並對如何做好產經新聞的報道工作給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產經新聞;產業特殊性;行業特色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11-0130-02

在我國的新聞學中,產經新聞一直落後於其他類型新聞的發展。因為我國的產業經濟比較落後,解放初期直至“文革”(1966)年以前,除郵電、鐵路、石油等部門外,其他產業基本沒有形成一個獨立的行業和部門。比如冶金、化工、建材、電子等,多籠統地稱為重工業;食品、紡織、服裝等,多籠統地稱為輕工業;文化、教育、衛生,籠統地稱為文教衛生業。所以,當時除了郵電、鐵路等較獨立的行業有自己的產經報——《人民郵電報》、《人民鐵道報》等外,一般行業都沒有自己的報紙。這些極少數的產業經濟報,不可能形成自己獨立的新聞理論——產經新聞學。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各個產業迅速發展,國內一些產經報紙也應運而生,經過二十幾年的努力,產經報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群落”,也開拓了中國新聞學的一個新領域——產經新聞學。

同任何其他形式的新聞一樣,產經新聞也有自己的特點和規律。首先,它不同於黨報、政府報等綜合類報紙的涉及範圍那麼廣泛,它麵對和覆蓋的僅僅是一個行業或一個大企業。麵大了,管出了自己的範圍,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色;麵小了,該管的沒有管起來,不能和這個產業發展的脈搏一起跳動,也是對自己職責的褻瀆或失職。其次,它不同於帶有娛樂、消遣性質的晚報和文摘類報紙,雖然它也要增強自己的趣味性、可讀性和知識性,但這種趣味性、可讀性和知識性主要是通過發布行業內及相關行業的新聞事實、信息表現出來的,而非麵對整個社會去搜索線索[1]。

而其內容、份量又都是有限製的。所以,研究產經新聞的特點,把握住它的社會性和特色,找出其特殊的表現形式和發展規律,便成為我國產經新聞工作者的一個新的重要的目標。

產經報要出特色,更重要的還是要通過揭示這個產業特殊的人和事、特殊的思想、特殊的規律等等,來表現與其他報紙(如黨報、綜合類報紙、地方報)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說,要通過其特殊性來反映其普遍性,即社會性,在普遍性的前提下著力追求,顯示出自己的特殊性,即與其他形式的新聞所不同的特色。

要做好這一點,就要處理好同與異的關係,在異中求同,在同中求異,在處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中揭示產經新聞的本質,辦出產經報紙的特色。

要辦出特色,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一、從產業內發生的帶普遍意義的事實報道中體現特色

產經新聞,是產業內新近發生的事實報道。這種報道要想有社會意義,引起產業內外以致社會上的重視使其更有新聞價值,主要的是要看它有無普遍的指導意義。這種意義越大,越普遍,越深刻,它的新聞價值就越高越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和重視,才能辦出特色。所以,產經報要辦出水平、特色,首先要在提高普遍意義上下功夫。這就需要作者要站得高一些,盡可能地更多、更深刻地從全行業、全社會角度揭示問題,以此提高增強新聞的價值,以其價值和普遍意義來顯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