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大武當】第十四章拜師習藝散心懷(3 / 3)

近年來隨著功夫熱在全球興起,大量的外國人慕名而來,投身於各派開設的武術學校學習他們眼中的“功夫”,這也就是趙桓楚前番看到的那些洋徒弟的來曆。武功的源流起源於戰場,本是殺敵保身的技藝,但是其中本身就有強身健體的效果。將各派武功之中有益於健身,同時又便於沒有武功根底的人掌握的架子編成一套,既好看又能強身健體,習練者還能收到一種別樣的文化精神享受,這就是其中的盈利之源。

看到這裏,很多人恐怕就要問了,難道在武校裏麵就學不到真功夫嗎?

可以的,前提是你得能吃苦,還要能受得住習武的枯燥。正如前文所說,長不習外,少不修內!想要學到真功夫的話就得從小築基熬煉筋骨,達到習練各門真功的要求,隻要你資質合適悟性也好,同時品行也過關的話,就會有專門的人將你從學員之中挑出來進行專門的傳授,而具體內容如何就隻有師徒之間知道了。

內家武功的要求更為苛刻,文化素質不夠不行,年齡太小不行,年齡太大也不行,如果要具體劃分一個年齡段的話,適合修習內家功夫的年齡段在14到26歲之間,當然了,根據個人特殊情況也會有適當的放寬,但是最低不超過12歲,最大絕對超不過三十歲。

想明白了這些東西,趙桓楚頓時笑了,也罷也罷,既來之則安之,反正也是漫無目的,給自己找點兒事做總比每天在山中閑逛的好。

就這樣,趙桓楚的武校之旅開始了。

盡管是養生班,其中這樣那樣的規矩還蠻多的。比如上課的時候必須穿學校統一配發的道裝,練功的時候則必須統一穿著學校配發的練功服。每天早上吃過了早飯開始,學習由學員自己選擇的拳種,十一點半下課,吃完中午飯以後午休,下午兩點開始學習《道德經》和《易經》,晚上傳授一些基礎的氣功。

時間安排非常有規律,內容也充實。

有句俗話叫什麼來著,嗯,對,光棍一點就透。其它人也許看不出什麼,但是在趙桓楚眼裏卻看明白了一些東西。

比如和趙桓楚一起在這個學校裏學習的學員一共有四十五人,由五個道士分成了五個組,每組九個人,那天趙桓楚碰到的那位道士道號清雲,最適合修習內家功夫的年齡段的學員由他帶隊,而五人之中又以清雲的武功最高。其他人分別是清靈、清虛、清鴻和清塵,外國學員由武功相對最弱的清塵帶隊,其中已經劃出了區別了。

趙桓楚歸清雲一隊,盡管教的拳術內容和其他隊沒什麼差異,但是清雲對自己這一隊的人的要求卻非常仔細,而且經常和自己這隊的學員交流,探問其習練的感受,同時在習練的時候非常注重引導學員仔細體會身體各部分的反應。

入座養氣的部分雖說淺顯,但是清雲卻盡力將各種入座內養所需要的築基內容講解得深入淺出,而且還時不時將自己的體會心得拿出來講授。在不明白門道的人眼中倒不覺得怎麼樣,但是在趙桓楚這個行家眼裏,卻是另有用意。顯然是在試探這一組人的資質和悟性啊。

配合傳授給學員的用於健身養生的太極拳,內外配合,趙桓楚莫名就想起了自己家傳的那一套動功來。

好家夥,這是在暗中擇徒呢。

看到這樣的一幕,趙桓楚莫名有些佩服這個傳世六百多年的武當派了。那清雲道長看上去年貌雖輕,不過二十七八歲模樣,卻能將玄乎其玄的內家入門的內外功夫講得如此的深入淺出,當真是了不起得很。以前趙桓楚還當自己是個人物,但是和人家一比,自己的那點東西簡直就是麻繩穿豆腐——沒法提了。

想到了這些,趙桓楚不由得暗道:“我得同學們啊,你們可要認真學好好學,指不定你們就有機會學到傳說中的真正武當功夫了。”

趙桓楚替別人著急擔心,卻不想自己的麻煩很快就來了。什麼麻煩?他被人家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