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真快樂的童話天堂(2 / 2)

除了力大無窮,皮皮也是個喜歡吹牛說謊、直率有趣的有個性的小姑娘。她生活得很隨性、很自在,從不因任何規矩的約束而壓抑自己的行為或語言,吹牛是皮皮生活中很大的樂趣,她一會說埃及人都像她一樣倒著走路,一會說自己去過全世界所有的地方,一會又說巴西人人都用雞蛋擦頭發,一會又說她奶奶的女仆每星期二都要敲碎家裏所有的瓷器……皮皮的誇張的謊言總是一下就被說穿,就像初次見麵時,杜米聽了皮皮一連串的吹噓之後立刻指出皮皮都是在說謊。當然,皮皮說謊並非是為了欺騙而是以娛樂為目的,“吹噓”雖然是她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部分,然而“皮皮不是真說謊話,她隻是假裝說謊話,她是有意編的”,皮皮雖然整天胡編亂造,她嘴裏說出的誇張的怪異的事情卻讓人聽得津津有味,與其說皮皮是在說謊,不如說她在做夢,她在編造著一個她喜歡的世界,一個沒有約束全完自由的世界,這個世界同樣是我們向往的,一個顛覆我們傳統認知的、瘋狂的、歡樂的世界,所以我們並不討厭皮皮的謊話,反而在她的謊言中獲得了極大的想象力的滿足。

社會規範的種種約束,讓孩子的生活變的小心翼翼、枯燥無味,而皮皮卻將生活過的如遊戲般多姿多彩,她像溜冰一樣清潔地板、和流浪漢跳舞、喊著軍隊口號去參加咖啡宴會、模仿咖啡宴會中夫人們對女仆的抱怨編造荒誕的馬琳的故事、和警察玩拍人遊戲……生活中的開心、嚴肅、悲傷和平淡在皮皮這兒全被演繹成了一場熱鬧的歡快的遊戲,她用詼諧的方式對待生活,從皮皮的生活態度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兒童樂觀向上的天性。

皮皮並不是成人口中宣揚的乖巧、懂事、守規矩的好孩子,她腦子裏總充滿奇怪的念頭,說著誇張的大話,她用兒童的天真和率性將人生的酸甜苦辣變成一場簡單的快樂遊戲,在這場遊戲裏,她玩的酣暢淋漓,沒有煩惱,沒有憂愁。皮皮是永遠快樂的,她是所有兒童的夢,他們都渴望成為皮皮,擺脫一切束縛,做一個永遠快樂的自己。

三、宣揚兒童本位的快樂教育觀念

傳統教育理念的弊病讓林格倫一直在創作中思考到底怎樣才能讓孩子幸福快樂地成長,在《長襪子皮皮》中林格倫也向我們傳達了她的教育理念,即以兒童為本位的快樂教育,釋放兒童天性,讓他們在愛與自由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長襪子皮皮》中林格倫除了塑造了皮皮這個誇張奇怪的小姑娘,也刻畫了杜米和阿妮卡這類傳統教育觀培養出的乖巧的模範兒童,他們在成人的指引和約束下過著循規蹈矩的生活,沒有任何壞習慣,杜米從不咬指甲,阿妮卡不稱心的時候也從不發脾氣,杜米認真的聽從媽媽的每一句話,阿妮卡總是穿著齊整的衣服,條條框框的約束壓製了他們的個性發展,變得小心膽怯,不敢嚐試新事物,而皮皮卻率真勇敢,幫助阿妮卡克服爬樹的恐懼,對於新事物她也敢於大方的提問“那是什麼玩意兒?”,皮皮雖總是說著不切實際的謊,我們卻在她天真爛漫的童言中感受到她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滿腦子新主意的皮皮讓杜米們感受到生活的快樂,“杜米說:‘阿妮卡,皮皮搬到這兒以後真快活,你說對嗎?’‘當然對,’阿妮卡說,‘我連她來以前玩了些什麼都記不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次皮皮生日宴會後,他們在一起玩不能沾地板的遊戲,竟玩到了忘我的境地。兩種兒童形象的對比,突顯出傳統教育觀念壓製兒童天性的弊端,皮皮身上的“那種創造意識、自由精神和快樂氣質”[3]讓隻知道聽話的杜米、阿妮卡顯得那麼軟弱無力,這是林格倫在用筆下的故事向我們傳遞著她對教育的看法,現實社會需要培養的並不是規矩的遵循者,而是有生命力的創造者,兒童作為社會未來的主導者,就應該“以快樂為原則,以遊戲為生活”[4],給予他們應有的空間,讓他們在快樂和自由中學會尊重,學會承擔,學會成長。

這個紮著小辮,穿著不同顏色長襪子的奇特的小姑娘皮皮,她自由,隨性,甚至荒唐,她在她的快樂城堡裏自由自在的生活,我們可以感受林格倫對皮皮傾注的關愛,也可以感受到她對所有兒童的關懷,她的皮皮活出了所有兒童渴望的姿態——張揚純真天性的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 [蘇]柳德米拉.勃拉烏苔.反顧你的童年時代:林格倫訪問感得錄[J].浙江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4):103——107

[2] [蘇]柳德米拉.勃拉烏苔.反顧你的童年時代:林格倫訪問感得錄[J].浙江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4):106

[3] 劉緒源,兒童文學的三大母題,[M],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

[4] 朱自強《兒童文學的本質》,[M],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