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營銷之“道”(4)(3 / 3)

1970年,美國哈佛大學對當年畢業的天之驕子進行了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結果發現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隻有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25年後,哈佛大學再次對這批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3%的人,25年間他們朝著一個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現在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實現,成為各個行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60%的人,他們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什麼特別突出的成績,他們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

而剩下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並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世界……

我們經常講職業生涯規劃,老師談的多,培訓講師講的也多,但是從我熟悉的人來看,真正有職業生涯規劃的人是那麼的少。即使是我本人,這一生最大的失敗也是在這裏-不斷的變換職業甚至是行業。銀行、化工、網絡、飼料、甚至是獸藥,到處都有我的影子,直到我有一天真正的意識到,我需要選擇一個有前景的行業,規劃好未來的職業目標,根據自己的特長,認真的沉下來做事的時候,我才開始有了收獲。

我講了很多年的營銷,也講過很多的課。曾經,我的名片上印著:策劃人、培訓師、探索者、實踐者、合作者-王中,並以此沾沾自喜,很多人稱讚我的名片設計得很有品位,也很別致。但是,今天,這個使用多年的名片被我棄之不用了。有一家培訓公司跟我聯絡,說:“王老師,你最擅長講什麼課?”我說:“你需要我講什麼?我可以根據你的需要去設計課程。”這看似說得很有道理,其實,簡直是扯淡,這樣的做事方式,將來肯定無法在某一方麵達到頂尖。

好像2008年的一天,畜牧業做培訓公司的-博雅合利的黎細月小姐請我去觀摩他們的一場培訓。講師是他的前合作夥伴謝先生,講的課程是《BTB銷售過程管理》,我感覺講的不錯。後來一問,了解到謝先生過去不是我們這個行業的,好像是保健品行業的,涉足畜牧業以後,基本上就隻講這一個內容。這件事情給我很大的啟發,謝先生5年的時間隻講一個課題,一定能講好。而我什麼都講,所以,一定做的都不是很精。很久以前,我在營銷策劃界提出過借口營銷的理論,引起行業的反響,但是後來也沒有深入研究,把它擱置下了。正是因為那一次的反思,我開始收縮自己所做事情的一些項目,逐漸的少了起來,也逐漸的有了點起色。

縱觀中國現代商場的風雲人物:做皇明太陽能的黃鳴,把太陽能的熱能利用做到了世界第一;做那個小小QQ的馬化騰,把騰訊公司的即時通訊軟件做成了一個大事業,成為世界第三大互聯網公司;專注於網上交易平台的馬雲,終於締造了阿裏巴巴的商業帝國。我相信,在他們的事業成長的途中,一定也有無數次的誘惑,但是他們禁得住了誘惑,執著地堅持,才有了今天。這後麵的辛酸、痛苦、抉擇、舍棄一定有很多的故事。

我想起了那句話:成功者往往都是偏執狂!偏執是什麼?是認準了方向後的堅持。最後,還是用那句話來結束這一小段文字“雖然已是百花開、路邊的野花不要采”。

十、愛學習還要會學習。

應該說,現在的社會,學習的便利性大大的增強了,知識獲取的渠道也更多了,你想學什麼知識甚至在網上就可以完成。但是,問題也來了:海量的知識、大量的觀點,有時候是不兼容的,你要學會辯證地看,辯證地學,適時、適地地用。

我有幾個學生求知欲望極強,什麼都學,什麼都很認真地學,我就提醒他們:一、學東西要知道什麼是“應知”、什麼是“應會”;二、學營銷要懂得學規律,要去掌握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本領;三、學東西要辯證,要看這種觀點或方法是在什麼時間、背景下提出的;四、盡可能的“精”,盡可能的“係統”;五、一定要階段性地學,分層次地學,少跳躍;六、要在前輩或學長的指導下學習;七、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我們總是用10年前的方法去學習,甚至20年前的方法,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今天,互聯網時代已經徹底的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但是我們在這個時代下,卻沒有認真地去思考新的學習方法和態度。不懂得如何去學習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可能會適得其反。

1、學東西要知道什麼是“應知”、什麼是“應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