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傳道(2 / 2)

“講個故事給你們聽:一個小孩子在河邊看到一位老人在釣魚,小孩子看得很專注,老人決定送他一些魚,但小孩子不要,而轉求老人把手裏麵的釣竿送給他。故事就是這樣,你們覺得那個孩子怎麼樣?”黃麟在教室裏一邊踱著步子一邊說。教室裏大概剛才交流會的餘味未盡,大家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你們一定認為那個小孩子很聰明對不對?他不要魚因為知道魚是有限的,而擁有了釣竿就可以有無限的魚。其實不然,不懂釣魚的技巧,光有釣竿是沒有用的,因為釣魚重要的不是釣竿,而在於釣魚的技術。有太多的人認為自己擁有了人生道上的釣竿,在也無懼於路上的風雨。這樣難免會跌到於泥濘地上,就如同小孩看老人,以為隻要有釣竿就有吃不完的魚,就好比職員看老板,以為隻要坐在辦公室,就會有滾滾的財源。剛才的交流會,大家已經有所心得,也聽到了那些優秀同學的學習方法,但那些方法就好比是釣竿,如果自己沒有學到語文的真諦,就好比沒有學到釣技,結果仍然對成績,對你們以後的人生於事無補。”黃麟停頓了一下,吊學生們的胃口。

“老師,您趕快給我們說說什麼是語文的真諦吧!!!”學生們渴望的吱吱喳喳,像一群雛鷹在和媽媽學飛翔。

“語文其實是生活的學問。一方麵來說它是一種工具,人們可以利用它來進行交流;另一方麵來說它是人們情感的載體。從兩方麵來說:一是技巧層麵上,規範的用詞,恰當的句法等等是基礎的東西,高明一些的就是文學大師們的文字技巧,表達方法。但是這方麵卻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情感,語文的真諦也就在於此。隻有對生活理解,感受的深切了才能引發自己的情感,情感是內核,是靈魂。”黃麟的話讓教室裏安靜了下來,學生們都在回味,消化著自己的話。

“情感重要,但不是說技巧不重要。沒有情感就沒有源泉,但是不懂怎麼樣表達情感,或者不知道怎麼樣高明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照樣不行。回到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麵臨的是高考,語文試題大可分為兩塊:基礎知識和寫作。基礎知識的積累是基石,學好它才能掌握好技巧層次的東西,而寫作不僅僅要求技巧更要求深度,而深度恰恰反映了一個人對生活的理解程度。”黃麟做出一些解釋,進一步引導著學生。

“加深基礎知識的積累,我們要有耐心,沒有人能一口吃個胖子。提高技巧最捷徑是多看優秀文章,模仿其中的表達技法,圖書館可以經常逛逛,另外我也有許多書,你們可以找我拿。而提高對生活的理解和認識,我決定試驗一種‘沉思錄’的形式,大家可以把每天留下印象很深的事情反思一下,用心去觀察世界,去理解生活,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自發流露的情感是最自然的,最真實地。”說完這些,口都有點幹了。這樣一個過程,讓黃麟知道了什麼叫做循循善誘。

講完之後黃麟才發現原來下課鈴聲早已響過,學生們竟然沒有厭倦,反而很受教的回味。他的心理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這次的‘傳道’還算是成功,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麵發展。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對學生有幫助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