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檔案信息化(1 / 2)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檔案信息化

政府與公共管理

作者:方雪

摘要:本文總結了智慧城市檔案信息化建設背景及其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重要意義。通過國內智慧城市檔案信息化建設現狀的調查,進一步總結了智慧城市框架下檔案信息化的發展策略,展望了未來智慧城市的美好前景。

關鍵詞:智慧城市檔案信息化城市建設

一、智慧城市的檔案信息化建設背景

在城市化建設規模擴大、全球發展的大環境下,我們麵臨眾多疑惑。傳統的管理方法和技術都無法合理解決這些問題,隻有新型的智能技術讓我們重新審視城市定位、城市功能、城市結構調整等內容。“智慧城市”的概念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它的建設是大勢所趨。檔案信息化能否搭上智慧城市建設的順風車,對檔案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檔案信息化是運用信息技術對檔案進行收集、整理、存儲服務的檔案服務工作。智慧城市為當前的檔案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契機。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城市發展的高級形態,智慧城市的建設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據悉,2011年我國超過50個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設的目標;2012年超過50個城市提出智慧城市建設規劃;當前,已經確定了193個試點城市,並全麵開展智慧城市建設。隨著“智慧地球”理念的提出,雲計算等技術的持續發展推動了各國對智慧城市建設的步伐。智慧城市以雲計算為核心,改變了員工與政府企業等的交往方式,能夠快速對民生、交通、城市服務等需求做出合理響應。智慧城市的構架包含了四個層次:物聯網設備層、基礎網絡支撐層、基礎設施網絡層、應用層。服務業的發展帶動了產業結構的大規模調整,雲計算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城市的智能化發展,促進經濟的大力增長,有效降低區域信息化的總體成本,從而降低信息化門檻,保障數據的高度安全。檔案部門借助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將區域內的檔案數據資源、用戶等連接起來,搭建起新型檔案信息服務體係。智慧城市框架下的檔案信息化,通過將區域內的檔案資源進行采集、監控、統計、共享,從而滿足大眾對檔案信息的需求。

二、智慧城市檔案信息化建設現狀和實踐

當前,智慧城市能夠充分運用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係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於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的響應,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我們不僅要加強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力度,同時要關注其他國家的發展情況,並借鑒其經驗為我所用。新加坡,2006年6月啟動“智慧國2015計劃”;阿聯酋2006年4月計劃到2016年將馬斯達爾城建成全球首個無碳無廢物的可持續城市;愛爾蘭戈爾韋灣提出“智慧灣”項目。與其他國家相比之下,我國的智慧城市發展之路有所不同。目前我國很多地區將“智慧城市”納入了“十二五”規劃:智慧北京行動綱要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上海2011-2013年行動計劃“智慧城市”總體規劃與設計;深圳從科技、人文、生態三個方麵打造“智慧城市”。

目前,智慧城市與檔案工作相關的研究較少,雖然有學者提出過“智慧檔案”,但並沒有得到學術界的關注。近期,智慧城市框架下的檔案信息化相關研究和工作有:2013年,為利用新理念和新技術提高檔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動青島檔案信息化跨上新台階,青島市檔案局館提出開展智慧檔案館建設的新目標。青島市智慧檔案館建設依托檔案館資源優勢,以電子文件和專業數據庫等新型檔案資源歸檔和進館為重點,建立檔案智慧收集平台,實現電子檔案智能采集;采用物聯網,對檔案實體實行電子標簽化管理,建立檔案智慧管理平台,實現檔案智能化識別、定位、監控和管理;采用虛擬化等檔案信息長久保存新技術,構建檔案信息智慧保護平台,實現檔案信息的智能備份、數據安全的智慧檢測。2014年,從湖州市檔案局獲悉,在前期試點基礎上啟動了湖州智慧檔案之數據共享平台建設工作。這項工作完成後,將建成全市共享的數字檔案資源庫。為了實現在全市範圍內各綜合檔案館數字檔案資源共享,湖州市於2012年開始規劃湖州市數字檔案資源共建共享工程,充分運用數字檔案館和登記備份工作建設成果,建立全市統一的數字檔案資源共建共享平台和共享的數字檔案資源庫,實現“資源自建、信息共享、異地查檔、跨館出證”的目標,預計將於2015年12月底建成,通過“智慧檔案”建設實現民生類檔案信息的“一站式”服務。檔案工作與智慧城市的融合研究必將成為未來檔案工作及檔案學研究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