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以網絡交易為主的券商主要有CharlesSchwab、EtradeGroup、Fidelity、WaterHouseSecurities等。嘉信理財公司(CharlesSchwab)主要從事證券經紀業務和提供財經資訊,包括零售經紀、共同基金和獨立投資經理支持服務。該公司創立於1971年,公司成立之初的宗旨是向投資者提供最便宜的直接交易手段,采用電話委托、終端租用等一係列新技術手段,幫助用戶直接交易。到了1984年,嘉信理財又首先推出共同基金超市的銷售方式,讓客戶可按本方式購置共同基金,這一創新的基金銷售方式極大地方便了需要購買基金的中小客戶。1987年該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20世紀90年代後期,嘉信理財看到了Internet帶來的巨大商業機會,於1997年初推出了網絡經紀服務係統,隨著技術的發展不斷對業務進行重組,以客戶服務為中心,降低經營成本,同時通過廣播電視等手段進行大規模營銷,以擴大市場占有率,增加品牌影響。在Schwab網站上,不僅可以看到即時行情、新聞、曆史財務數據,還可以定製個人主頁,查看自己的賬戶,編製自己的資產分配模型,尋找符合自己模型且表現最好的共同基金,並通過Achwab來購買這些基金。Schwab可以向投資者展示其投資組合中全部股票的投資回報,可以在關鍵時候獲救投資者,其投資組合與其資產分配模型可能出現不一致。所有具有調製解調器和Schwab賬戶的投資者,隻需要一點鼠標就可以得到足夠的信息。實際上,Schwab是服務個人財務的全能超市,它力爭成為能給客戶最大自由,使客戶自己能作出明智決策的公司。通過加強盡可能翔實可靠的信息服務,並使其與多種產品結合起來,不僅能得到更多的客戶資產委托,而且也能獲得客戶的長期信賴。公司當時的市場目標是一年2.5萬個客戶,但到1997年底時其網絡投資者已奇跡般地達到120萬個,到1998年底,客戶總量高達550萬個,總資產為1443億美元,網絡交易的年交易額超過2000億美元,年總收入達23億美元。全美十大券商中有5家成立於19世紀末,有3家成立於20世紀初,而成立時間僅30年的嘉信理財,目前的市值已膨脹為美林證券的3倍。在1998年全美最大的網絡服務企業排名中(按收入),嘉信僅次於AOL位居第二,它和AOL的贏利能力,遠遠高於Yahoo、Amazon、Etrade等其他網絡企業。美國評選1998年對證券市場最有影響力的十大人物時,嘉信理財的總裁僅次於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而名列第二位,由此可見嘉信理財和網絡交易對美國證券市場的影響力。
麵對網絡交易的衝擊,在1998年還在抨擊網絡交易將對“美國人的財經活動構成嚴重威脅”的美林證券(MerrillLynch),也不得不低頭。1999年6月,美林宣布從12月起全麵推出冠以“無限利益”(Unlimitedadvantage)的Internet經紀。其他諸如所羅門美邦(SalomonSmithBarcy)、潘恩·韋佰(PainWebber)等大型券商也都在籌劃Internet經紀方案。隨著國際互聯網的進一步普及,網絡交易還將進一步快速發展。美國權威谘詢公司的研究報告認為,預計到2001年,美國在網絡買賣股票的賬戶將大幅度增長,通過網絡管理的資產將從現在的100億美元上升到500億美元以上。在未來5年內,美國網絡交易客戶將達2500萬戶,占全美證券投資客戶的60%以上,交易量可達總交易量的70%。
網絡交易之所以能在美國證券市場獲得迅速發展,除了美國具有孵化高新技術的土壤、具有網絡交易的種種優勢之外,美國證券市場的競爭環境,對網絡交易的快速發展具有獨特的催化作用。
首先,在Internet出現以前,美國就已形成網絡交易的市場環境。這種環境的造就是緣於1975年美國證券交易傭金製度的改革。傭金自由化後,券商在二級市場的競爭手段和競爭格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競爭焦點轉向交易手續費的“價格”競爭。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是以Schwab為代表的“折價經紀商”。折價經紀商通過電話、傳真、計算機等通信工具為顧客提供廉價的交易服務,其主要特點是交易方法簡便、交易成本低。傭金製度改革30多年來,盡管券商在二級市場的競爭遠不是簡單的價格競爭,但圍繞價格的競爭不僅沒有休止,反而愈演愈烈。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信息技術空前發展,出現了利用信息技術提供更為廉價服務的“超折價經紀商”,即“網絡經紀商”。顧名思義,網絡經紀商是專門從事網絡經紀業務的經紀商。事實上,除了網絡經紀商以外,以往的綜合券商和折價經紀商,也都紛紛參與了網絡競爭,使網絡交易量日益增加。應該說,美國二級市場的自由競爭機製對推動網絡交易的發展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