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半的艱辛拚搏,易廷金帶領施工隊圓滿完成了任務,一條包括11座大中型橋梁在內的17.88公裏的二級公路延伸到了龍灘,易廷金出色地打響了第一仗。
有了這次成功,工程局在龍灘工程建設單位中的影響頓時擴大。龍灘工程公司總經理戴波對此評價說:“易廷金責任意識特別強,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項目經理,他所承擔的工程的質量、進度,在龍灘都名列前茅。”
職工們都說,“責任”已是易廷金身上人格魅力的全部,跟他幹,即使苦點、累點,也幹勁十足。
作為水電工程的一員,易廷金有著太多輾轉奔波的經曆,與家人聚少離多。但幹了一輩子水電工程的他仍然不後悔當初自己的選擇:“幹水電工作確實是很艱苦,過年過節都回不了家,更不能為家庭盡一點責任,但我不後悔幹了這一行,電站搞起來了,能夠滿足人們的需要,從某種意義上說,我是有價值的,我感到很滿足也很驕傲。”
8.視責任如山的校長郭
郭簃,山西省曲沃中學校長,省級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從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多次獲得各種榮譽稱號,2006年12月被山西省教育學會評為“推進山西教育發展百名傑出校長”,2007年1月被中國教育學會授予“第二屆全國十佳校長”。
他說,學校固然要傳播文化與知識,但更重要的是教人做人,培養學生的責任心。
作為一校之長,他認為自己的責任就是努力培養富有責任心的文化人。他說,責任重如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2000年9月,郭簃初到曲沃中學任校長一職時,他遇到了兩件小事:
一是學校大門口有三塊廢棄的磚頭橫在路旁沒人清理,過了5天,三塊磚頭變成了七塊半,仍然沒有人在意它們的存在。
二是校園的一個十字路口有一大團廢紙,人來人往卻沒人在意。直到一位女生路過,她主動撿起來把它放到了垃圾桶裏。
郭簃把這兩件看似不大的事拿到了學生和老師們中間進行大討論,為什麼沒有人管、沒人在意呢?最後的結論就是我們從小到大雖然學了很多的有關道德和責任的知識,卻從來沒有將這些優秀的品質內化成自己的行為。事實上,學生老師們都承認自身的責任意識極其淡薄。
通過此次討論,郭簃開始深深感到無論學習工作還是做人最根本的應該是有責任感。他認為學校教育的核心理念應該是教學生做人,做一個有責任的人,做一個有中國靈魂全球意識的負責任的現代人。
於是,郭簃適時推出了“責任”教育,提出了“有責力行,修己達德”的校訓,倡導“厚德、睿智、有責、健身”的校風,提出了“責任重如山,課堂比天大”的育人口號,讓每一位教師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用人格魅力去影響、感染、熏陶學生,使每位學生真正“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辦事,學會健身”。
對於責任,他說:“人生為責任而來,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有不同階段的責任,人生的不同角色有不同角色的責任。人應該用負責任的態度對待人生。而且,不僅要對現在的自己負責,還要對今後的自己負責。”他要求每一位學生——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對民族和國家負責。
郭簃從小在農村長大,是“尋常百姓家”的孩子。他說自己是吃百姓飯、穿百姓衣長大的,現在當了校長就要讓老百姓的孩子上學,心為百姓想,事為百姓謀,權為百姓用。這是他作為校長的責任。
在曲沃中學,清晨5點半,體育場裏,幾十個嚴整的方隊在這裏進行著高密度跑操的訓練。口號聲此起彼伏,跑步聲整齊劃一,各班排成嚴整的方隊,每位同學手捧課本,神情專注,激情飛揚。跑步之前的讀書聲,跑步之時的呐喊聲,歌聲嘹亮,英姿勃發,整個校園充滿了青春的激情。團隊精神與青春的豪邁在無形中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