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烏危機局勢仍難平息,持續發展阻礙經濟複蘇
5月13日,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宣布脫離烏克蘭獨立之後,代理總統職責的烏克蘭議長圖爾奇諾夫下令,繼續在東南部地區開展軍事行動。當天,在克拉瑪托爾斯克,烏政府軍與當地武裝發生衝突,造成多人傷亡。5月16日,聯合國發布一份報告稱,烏克蘭東部地區人權狀況惡化,令人擔憂。報告呼籲,對烏克蘭民間武裝有影響力者應竭盡所能,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
烏克蘭的持續危機嚴重破壞了其國內經濟秩序,損害了投資環境,引發了持續不斷的財政危機和通貨膨脹。此外,外部因素也給烏經濟雪上加霜。危機期間,按照IMF提供貸款的援助條件,烏克蘭大幅度提高燃料費等公共服務價格,俄羅斯要求償還巨額債務,都增加了烏民眾的生活成本,對瀕臨崩潰的烏克蘭經濟帶來沉重打擊。根據歐洲複興開發銀行的報告,持續升級的危機預計會導致烏2014年經濟增速將由1.5%下降至-7%。受烏危機影響,俄羅斯經濟也將受到較大衝擊。危機的外溢效應不僅會損害歐洲尚不穩定的經濟複蘇基礎,甚至會影響全球貿易和投資的增長,拖延世界經濟複蘇步伐。
六、印大選結果初步確定,莫迪成印總理已無懸念
5月16日,印度國民大會黨已承認在周五舉行的印度大選中落敗。從初步統計結果預計,反對黨領袖納倫德拉·莫迪和他領導的印度人民黨組成的全國民主聯盟在543個議席中奪得334席,獲得壓倒多數。國大黨領導的團結進步聯盟獲63席,其他黨派146席。值得注意的是,這將是三十年來印度首次由單一政黨取得選舉勝利,而莫迪本人也順理成章成為印度獨立後出生的首位總理,印度人民黨組可以單獨組建政府,也可組建聯合政府。
提振印度經濟,推進政治體製改革的承諾,成為莫迪贏得支持的主要原因。初步計票結果出爐時,印度股指躍升了逾4.5%,達到創紀錄的高度。印度盧比彙率升值,達到2013年年中以來的最高點。莫迪承諾將促進投資,推動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增加就業,推進政治體製改革以掃除官僚主義障礙,提高政府決策效率,由此贏得了印度商界領袖及多數年輕人的支持。麵對印度自由派人士和許多穆斯林對莫迪的迅速掌權的憂慮,在競選過程中,莫迪和他領導的人民黨始終注重淡化民族主義傾向,並努力將選民注意力引導到關係民生的經濟問題上,如對抗多年的高通脹和低增長,促進印度經濟複蘇。莫迪上台後的經濟政策主張,成為周邊及主要新興經濟體關注的焦點之一。
七、安倍欲改憲法解釋,危險舉動引人警惕
5月18日,日本共同社實施的全國電話輿論調查結果顯示,日政府試圖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做法,導致安倍內閣支持率下降5.1個百分點,降至54.7%。日首相安倍晉三以“保護人民”為名,詭辯其尋求解禁行使集體自衛權的目標,並授意由其設立的安全專家小組提交一份報告,提出鑒於地區安全前景變化,建議政府修改對“和平憲法”的解釋,以此解除行使集體自衛權的障礙。日本主要在野黨、社會團體當天紛紛發表聲明或舉行集會,質疑安倍政府解禁集體自衛權的企圖和用心。
修改憲法解釋實際是安倍政府暫時無法實現修憲目標而采取的迂回手段,其真實目的在於讓其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利益擴張合法化。安倍上台以來,在軍事安全領域采取了一係列右傾化舉措,不僅極大地損害了與鄰國之間的關係,影響了地區安全環境,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日本政府隻有認真反省曆史,對二戰侵略史做出深刻、徹底的反思,尊重地區國家正當合理的安全關切,才能真正維護亞太地區和平穩定,並為區域經濟合作提供有利的安全環境。
(執筆:王勳)
(責任編輯:魏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