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中美兩國網絡零售市場異同
經濟社會發展問題探討
作者:張睿
在全球化的今天,電子商務不僅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而且已經成為傳統產業變革和企業技術升級的關鍵推動力。發達國家都把推進電子商務發展作為增強國家競爭力、贏得全球資源配置優勢的戰略舉措。在經濟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背景下,人們對電子商務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電子商務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日漸顯現。本文希望通過對中國與美國網絡零售市場關鍵要素的分析,發現中國網絡零售市場存在的特點和問題,從而為政府政策的製定提供建議。
中國與美國網絡
零售市場的比較
電子商務零售市場是指除B2B(企業對企業)之外的電子商務模式,主要包括B2C(企業對消費者)、C2C(消費者對消費者)及其他電子商務模式。眾所周知,信息流、物流及資金流是電子商務的基本組成要素,本文主要比較了中美兩國電子商務零售市場信息流與物流方麵的差異。
一、網絡零售市場信息流的差異
網絡零售市場的信息流主要包括用戶與商家相互的信息溝通,如用戶購買習慣、庫存信息、商家信用度等等,而判斷一個商家信息流質量最直觀的辦法則是判斷其市場份額的大小。因此,從中美兩國網絡零售市場主體市場份額的大小,可以對中美兩國網絡零售市場信息流的差異有一個直觀比較,突出表現為中國網絡零售市場相比美國網絡零售市場有更高的市場集中度。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2月,中國B2C網絡零售市場(包括平台式與自主銷售式)上,排名第一的是天貓商城,占52.1%;京東商城名列第二,占據22.3%;位於第三位的是蘇寧易購達到3.6%。C2C網絡零售市場上,淘寶集市地位依舊穩固,截至2012年12月淘寶占全部市場份額的96.4%。拍拍網占3.4%,易趣網占0.2%。通過引入企業集中率來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天貓網在B2C市場中處於絕對領先地位,市場份額占據了半壁江山。而C2C 的市場中,淘寶網的市場力量最為強大,市場占有率高達96.4%。
而據麥肯錫報告數據顯示,2011年,美國網絡零售平台銷售份額占網絡零售業務銷售總額的14.2%,獨立的網絡零售商則占85.8%。同期,中國網絡零售平台銷售份額占比達89.5%,遠高於美國。客觀來看,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有兩方麵原因,一是中國由實體業務起家的網絡零售商較少,早期實體業務企業對網絡零售缺乏足夠的重視,同時也缺乏相應的人力物力;二是中國缺乏全國性的大型實體供應商,中國按品類劃分的前五大零售商所占的市場份額不到20%,遠低於美國可比品類24%—60%的水平。缺乏全國性的大型實體供應商的參與,導致個體大型零售商進行網絡零售業務積極性不高,而仍將經營重點集中在實體市場。
此外,經過近幾年網絡零售市場的高速發展,中國 B2C市場也呈現出集中程度越來越低且B2C市場整合重組不斷加快的趨勢。這一切都表明中國的B2C市場正經曆洗牌,市場集中程度在不斷下降,市場競爭日益加劇,這都意味著更多的競爭者正在進入該市場,且市場份額有所分散。但C2C市場中,中國的企業集中率則逐年上升,主要還是淘寶網遙遙領先,這也意味著中國的C2C市場份額仍然被小部分企業所占有。
二、網絡零售市場物流方麵的差異
目前中國網絡零售市場的物流主要是快遞物流,主流的快遞物流商主要分為電商自建物流和第三方獨立物流。據數據統計,2011年,中國國內注冊的幾千家民營快遞企業中,規模較大的有二十餘家,很多是采用加盟模式的小企業。而在美國,三大快遞公司——美國聯邦快遞(FedEX),美國聯邦郵政(USPS)和美國聯合包裹(UPS)早已占有95%的市場份額。相較而言,中國物流業呈現“小散亂”態勢。同時,美國的物流成本普遍比中國低,據統計,美國零售中物流成本占比8—9%,而中國零售業多介於15—19%。
在物流建設上,中國電商更加傾向於自建物流,而美國電商則更多依賴於第三方物流公司,比如亞馬遜,雖然該公司有自建倉庫,但配送仍然與UPS合作,電商極少自己建立全物流體係。中國電商中意於自建物流的原因是多方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