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工程又稱為價值分析(Value Analysis,V A),是一門新興的管理技術,是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方法。它在20 世紀40 年代起源於美國,由麥爾斯(L。D。Mil es)提出。二戰之後,由於原材料供應短缺,麥爾斯的采購工作常常碰到難題。他經過實際工作中孜孜不倦的探索,發現有一些相對不太短缺的材料可以很好地替代短缺材料的功能。後來,麥爾斯逐漸總結出一套解決采購問題行之有效的方法,並且把這種方法的思想及應用推廣到其他領域,例如,將技術與經濟價值結合起來研究生產和管理的其他問題,這就是早期的價值工程。1955 年這一方法傳入日本後與全麵質量管理相結合,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成為一套更加成熟的價值分析方法。
現在,價值工程都是指通過集體智能和有組織的活動對產品或服務進行功能分析,使目標以最低的總成本(壽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實現產品或服務的必要功能,從而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價值工程的主要思想是通過對選定研究對象的功能及費用分析,提高對象的價值。這裏的價值,指的是反映費用支出與獲得之間的比例,用數學比例式表達如下:價值=功能/成本。
提高價值的基本途徑有五種,即:
提高功能,降低成本,大幅度提高價值。
功能不變,降低成本,提高價值。
功能有所提高,成本不變,提高價值。
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度降低,提高價值。
提高功能,適當提高成本,大幅度提高功能,從而提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