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被譽為“一代詞宗”的李清照,用這種大膽突兀的連續疊字方式,極寫其遭遇國難、家破後,晚年生活流離的淒涼。詞意的愁苦、憂傷,令人哀歎!

範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充分展現了一代名臣憂國憂民的高風亮節和博大胸懷。文天祥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浩然正氣,足以驚天地、泣鬼神,令人傷心慟懷!

在曆史的長河中,憂傷太多太多,一時舉不勝舉、數不勝數。或因觸景而傷其情;或因多情而傷其別;或因唯美而傷其缺,總之,憂傷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它們,在無數的細微之處,蝕我心懷。

生命是渺小而脆弱的。難忘2008年那一場如噩夢般的大地震。山崩地裂,摧毀了寧靜的家園、歡樂的校園,無情地吞噬了多少鮮活的生命。麵對災難,麵對生命無奈地凋零,我雖在千裏之外卻也悲痛欲絕。而更讓我傷心痛哭的,是那些敬愛的老師。在生與死的瞬間,他們沒有猶豫,他們心裏隻想著學生,根本就沒有自己。那些可愛的孩子就是他們的全部!這是一種怎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啊!完全顛覆了現實中的一切利欲、虛榮和所謂的成功!他們把師德和崇高注釋得如此簡單,又如此悲痛。那一刻,他們的生命綻放出最後的也是最耀眼的光芒。他們的青春和生命,被永遠定格在那個偉大的瞬間!掀開廢墟後,所有人都被震撼了:

向倩,女,時年21歲,什邡市湔氐鎮龍居小學英語教師。“好女兒”“最美的姿態”:那一刻,她將孩子們緊緊摟在懷裏。

袁文婷,女,時年26歲,什邡市師古鎮民主中心小學教師。“天堂裏也護著她的學生”:在一塊厚重的水泥板下,袁老師柔弱的身軀下還藏著她的學生。

張米亞,男,時年29歲,汶川縣映秀鎮中心校數學教師。“欣欣小帥哥”、“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他跪撲在廢墟中,雙臂展開緊緊將兩個孩子摟在腋下,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在他的“羽翼”保護下,兩個孩子獲救了,“雄鷹”卻已氣絕。

譚千秋,男,時年51歲,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導主任,兼政治教師。“最後的姿勢”: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活著!

……

盡管身處和平、安寧和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我卻也時常會想起,在腳下的大地上,曾經的壓迫、苦難和硝煙。那些曆史已經逐漸遠去了,可在我心裏,總是無法抹平的傷痛。永遠也不會忘記,在近現代民主革命鬥爭、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中,無數的仁人誌士、革命先烈,他們也有同我們一樣美好的青春、愛情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可是,為救人民於水火,為了全民族的自由和幸福,他們不畏艱險,前赴後繼,赴湯蹈火,舍生忘死。他們的青春已經在烈火中永生!他們的生命雖然短暫,卻永垂不朽!

憂傷,像高聳雲端的山脈,橫亙天宇;憂傷,又像綿延不絕的壯歌,響徹雲霄!而我們的民族,不正是從深重的苦難和憂傷中走來,向著幸福、民主和自由而披荊斬棘、艱難前進的嗎!這份憂傷如此深沉、厚重,承載了整個民族千秋萬代的追求和向往!

我又憂傷,我這細微的敏感、單薄的臂膀,在現實的繁華、喧囂和迷霧中,略顯孤單,幾許寂寞。

時間久了,當獨處成了最愛,憂傷也成為習慣。一有閑暇,我寧可與寂寞為伴,與自然為伴,與憂傷為伴。任憂傷蝕我懷,淨我魂,明我心。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數字君有話說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看得爽了賞個錢嘞!賞作者貴賓票:

親,您還沒登錄噢,馬上

or

賞作者貴賓票:

親,您還沒登錄噢,馬上

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