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識別和任用人才(3 / 3)

啟示:尊重人的才能發揮的規律性,不要求全責備。

無花果

一棵無花果樹枝頭掛滿了青青的果子。一棵大樹檔住了它的陽光。無花果樹發現,遮擋陽光的樹上一個果子也沒有。

“你是誰,敢把我的陽光奪走!”

那樹回答:“我是一棵老榆樹。”

無花果樹說:“你連一個青果子都不會結,你站在我的麵前不感到害羞嗎?你等著瞧吧,我的青果子成熟以後,有你好瞧的!我的孩子們每一個都會變成一棵大樹,組成一片茂密的森林,把你團團圍住!”

無花果一天一天地成熟了。不久,一隊士兵從這兒路過,發現了果實累累的無花果樹,立刻爬上去摘果子。樹枝被踩斷了,樹葉被弄掉了,所有的無花果一個也不剩,全被采光了,可憐的無花果樹隻剩下斷技殘葉和光禿禿的樹幹。

榆樹感慨萬千,十分同情地對無花果樹說:“啊,無花果樹呀,如果你不曾結果,也不會變成今天這副可憐的模樣啊!”

啟示:人才,為己所用可以成就事業,被人利用可以斷送事業。

好狗

猴國有隻猴善於識別狗的優劣。它的鄰居請它找一隻捉老鼠的狗。過了一年,這猴才找到一隻,說:“這是一條優良的狗呀!”

鄰居把狗養了好幾年,可這隻狗並不捉老鼠。它把這個情況告訴了那個善於識別狗的猴。那個善於識別狗的猴說:“這的確是一隻好狗呀,它想捕捉的是獐、麋、豬、鹿這類野獸,而不是老鼠。如果你想讓它捉老鼠的話,就得把它的後腿拴起來。”

這個鄰居果真把狗的後腿拴住了。這狗才捉起老鼠來。

啟示:人才潛在的作用,需要通過善於使用他的人去發揮。

獅王和鳥

一隻美麗的鳥從海上來到獅國的城外著陸。

獅王認為是鳥國的貴賓來了,就像其它諸侯必須接待一樣,這隻如此美麗的鳥兒也必須按照同等禮儀接待。但怎麼來接待一隻鳥兒呢?獅王有它自己的方式。

在獅王的安排下,獅國在神聖的廟堂給海鳥獻上美酒,殺了牛給它吃,召來樂師們演奏樂曲。沒過幾天,那隻不快樂的海鳥絕望地離開了這裏。

鳥兒在離開時意味深長地說,貴國雖然為接待客人做了一切,但沒有誰在乎客人是誰。客人是按照主人的意願被接待的,而不是客人的意願。

啟示:尊重人才,就是按照對方樂意接受的方式是去待人,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待人。

蜜蜂入巢

在蜂巢的入口處,擋著一粒被風刮來的蒲公英種子。蜜蜂進進出出。於是發生了以下的情形:

第一批到達的蜜蜂根本沒有看見,便飛舞而過;第二批到達的蜜蜂看到了蒲公英種子,也察覺到它可能產生的不利後果。在後麵飛回的蜜蜂中:

首先到的蜜蜂心想,別人會撲掉它,不用自己動手,隻要自己小心,實在不必庸人自擾,於是視若無睹,改道而行;接著到的蜜蜂認為自己現在太忙,還有很多要事待解決,等辦完事後再來處理那蒲公英種子;最後到的蜜蜂則抱著小心謹慎、事不宜遲的態度,馬上妥善處置。

這一切被蜂王看到了。最後到的蜜蜂在一次人事調整中被提拔,而先到的那些蜜蜂無一例外地在仍在原來的職位上奔忙。

啟示:有的人漠視變化,有的人關心變化但缺乏責任感,有的人有責任感,但習慣找借口或拖延,企業要重用關心變化、有責任感,且行動積極的人。

動物學校

森林裏的動物們開辦了一所學校。學生中有小雞、小鴨、小鳥、小兔、小山羊、小鬆鼠等,學校為它們開設了唱歌、跳舞、跑步、爬山和遊泳五門課程。

第一天上跑步課,小兔興奮地在體育場地跑了一個來回,並自豪地說:我能做好我天生就喜歡做的事!而看看其它小動物,有噘著嘴的,有沉著臉的。放學後,小兔回到家對媽媽說,這個學校真棒!我太喜歡了。

第二天一大早,小兔蹦蹦跳跳來到學校,上課時老師宣布,今天上遊泳課。隻見小鴨興奮地一下跳進了水裏,而天生恐水、不會遊泳的小兔傻了眼,其它小動物更沒了招。

接下來,第三天是唱歌課,第四天是爬山課……學校裏的每一天課程,小動物們總有喜歡的和不喜歡的。

啟示:最不科學的要求就是統一的要求,統一的要求對人的才能是一種浪費。

青蛙診所

青蛙在池塘邊開了個診所。一天,診所裏來了一隻大兔子和一隻小兔子。小兔子捂著嘴巴喊痛。青蛙問小兔子是不是牙痛,小兔子說是。青蛙又追問小兔子為什麼牙痛。小兔子想了想回答說可能是啃了木頭的緣故。青蛙醫生馬上就給小兔子開了些鎮痛的藥。又囑咐小兔子,以後不要再啃堅硬的東西了。旁邊的大兔子是陪伴小兔子一起來看醫生的,它聽到後哈哈大笑。

大兔子說:“我們兔子的門牙是會不停地長長的,如果不去磨牙,我們就無法閉嘴。小兔子牙痛,是因為它還不適應磨牙,你隻要給它點止痛藥就可以了,你讓它不要磨牙,那不是害了它嗎?我就聽說你醫術不高,果然是這樣呀!要不然你怎麼連自己的腿都治不好呢?”

青蛙無語!

啟示:培訓規劃要符合員工的成長規律。

粘知了

有一天,狐狸途徑一片樹林,看到一個猴子拿著竹竿粘知了,好象是從地下拾東西一樣,一粘就是一個。狐狸問道:“您這麼靈巧,一定有什麼妙招吧?”

猴子說:“我是有方法的。我用了五個月的時間練習捕蟬技術,如果在竹竿頂上放兩個彈丸掉不下來,那麼去粘知了時,它逃脫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如果竹竿頂上放三個彈丸掉不下來,知了逃脫的機會隻有十分之一;如果一連放上五個彈丸掉不下來,粘知了就像拾取地上的東西一樣容易了。我站在這裏,有力而穩當,雖然天地廣闊,萬物複雜,但我看的,想的隻有知了的翅膀。如因萬物的變化而分散精力,又怎能捕到知了呢?”

啟示:培訓不光強調技能,還要強調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