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乍一看,什麼都不會的人什麼都會。
白羊和黑羊
狗熊家裏養了三隻小白羊和一隻小黑羊。三隻小白羊常常為自己雪白的皮毛驕傲,而對小黑羊不屑一顧:“你看看你身上像什麼,黑不溜秋的,像鍋底。”“像穿了幾代的舊被褥,髒死了!”
連狗熊也瞧不起小黑羊,常給它吃最差的草料,還時不時抽它幾鞭。小黑羊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
初春的一天,羊們一起外出吃草,走出很遠。不料突然下起了鵝毛大雪,它們隻得躲在灌木叢中相互依偎。不一會,灌木叢周圍全鋪滿了雪,因為雪太厚,小羊們隻好等待狗熊來救它們。
狗熊上山尋找,起初因為四處雪白,根本看不清羊羔在哪裏。突然,狗熊看見遠處有一個小黑點,跑過去一看,果然是他那瀕臨死亡的四隻羊羔。
狗熊抱起小黑羊,感慨地說:“多虧這隻小黑羊呀,不然,大家都要凍死在雪地裏了!”
啟示:缺點和優點都是相對的,在企業裏,每個人都有發揮作用的地方。
貓和鸕鶿
湖邊住著兩隻貓,一隻花貓,一隻黑貓。它們靠捕魚為生,每天將捕獲的魚拿到市場上去賣,日子過得非常清苦。
一天,見多識廣的兔子建議這兩隻貓說:“你們可以不必這樣辛苦地打漁,有一種鳥叫鸕鶿,它們會抓魚,你們可以買一些鸕鶿來幫你們打漁。”花貓和黑貓聽了覺得非常好,於是各自買了一群鸕鶿。從此,它們隻要使喚鶿去抓魚就可以,不用自己辛辛苦苦去打漁了。
半個月過去了,大家發現花貓打到的魚總比黑貓打到的多,大家都說花貓精明厲害。可是,又過了一段時間,大家又發現情況發生了變化,黑貓打的魚越來越多,而且都是能賣那價錢的大魚,而花貓打的魚卻越來越少。大家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會有這樣呢?花貓也覺得很奇怪,就決定去上門拜訪黑貓,弄清這其中的原因。
花貓問黑貓:“我們的鸕鶿數量一樣多,又同在一個湖中打漁,為什麼剛開始我打的魚多,後來卻越來越少。而你恰恰相反呢?”
“我們的鸕鶿雖然一樣多,但是我們的方法卻不一樣,所以會有不同的結果啊。”黑貓回答。
“方法有什麼不一樣呢?你我不都是用鸕鶿來捕魚的嗎?”花貓不解。
“你買了鸕鶿後,每天按照每隻鸕鶿打到魚的數量給它們發食物,平時也不讓它們休息。這樣做,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效果不錯,時間長了,鸕鶿非常辛苦,會厭倦抓魚。另外,不知你注意到沒有,湖裏的魚也非常聰明,你的鸕鶿每天抓魚,時間長了,魚也學會了怎樣躲避鸕鶿,而你的鸕鶿卻用老辦法抓魚,當然抓到的魚會大大減少了。”黑貓解釋道。
“那你是怎樣用你的鸕鶿抓魚的?”花貓緊接著問道。
“剛買回鸕鶿的時候,我並不著急讓鸕鶿趕快去抓魚,而是讓它們用一段時間去適應這裏的情況。等它們完全適應了,才讓它們去抓魚;當我發現鸕鶿很累的時候,就會讓它們休息。同時,我會根據湖裏魚的變化、觀察大魚的生活習性,然後再訓練我的鸕鶿學習新的抓魚方式。所以我的鸕鶿越來越適應這裏的情況,抓到的魚就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大了。以後我還準備讓一部分鸕鶿專門培育小鸕鶿,到了明年,我的鸕鶿數量預計會增加一倍。”黑貓說道。
啟示:用人需要長遠的眼光,變化的眼光,發展的眼光。
老鼠們
有天晚上,老鼠們商議著一件很緊急的事,老鼠爺爺捋著胡子說:“最近,每天晚上都有老鼠被那隻老貓吃掉!大家想想辦法,來對付那隻貓吧!”
過了一會兒,一隻很很機靈的小老鼠對大家說:“我有個好主意!我們把鈴鐺掛在貓的脖子上就行了,它一走路,鈴鐺就會響。”
“對呀!這樣聽到鈴鐺鈴鈴一響,就知道是貓來了,我們就趕緊躲起來。”
“真是個好主意!”老鼠們一致表示讚成。
於是,大家就討論讓誰去把那個鈴鐺掛在老貓的脖子上。老鼠們你讓我去,我讓你去,誰都害怕被老貓吃掉。
吵了半天,也沒有結果,最後有一個小老鼠說:“是誰想的辦法,就讓誰去。”
那個機靈的小老鼠一聽就溜到廢紙箱裏,老鼠們到處都找不到它。最後老鼠們隻好老老實實地呆在洞裏了。
啟示:讓勞心者又勞力,隻會挫傷積極性。
牛賽跑
據說牛原來是動物世界中的長、短跑雙料冠軍。可是千篇一律、日複一日的刻苦訓練使牛深感不耐煩。於是它給自己放了個長假好好睡上幾覺。
過了幾個月,獅王派一頭豹子來和牛比賽,結果豹子贏了。又過了幾個月,獅王派一條狗來和牛比賽,結果狗贏了。又過了幾個月,獅王派一頭豬來和牛比賽,怎麼敲門牛都沒有應答,原來牛覺得自己不是跑步的料,去老老實實開墾荒地了。
啟示:讓優秀的人才失去優越感,有助於發揮工作積極性。
小鹿
有一天,小鹿對公鹿說道,“父親,你怎麼還怕狗呢?你比它高大,比它跑得更快,而且還有很大的角用於自衛。”公鹿笑著說:“孩兒,你說得都對,可我隻知道一點,一聽到狗的叫聲,我就會不由自主地立刻逃跑。”
啟示:有的缺陷可以改變,有的缺陷不能改變。
老獵狗
一條老獵狗年輕力壯時從未向森林中任何野獸屈服過,年老後,在一次狩獵中,遇到一頭野豬,它勇敢地撲上去咬住野豬的耳朵。
由於它的牙齒老化無力,不能牢牢地咬住,野豬逃跑了。熊主人跑過來後大失所望,痛罵它一頓。年老的獵狗抬起頭來說:“熊主人啊!這不能怪我不行。我的勇敢精神和年輕時是一樣的,但我不能抗拒自然規律。從前我的行為受到了你的稱讚,現在也不應受到你的責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