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初風起】前篇暮海之賓(七)(1 / 3)

小漁村,是坐落於暮海縣最靠海岸的一個村子。也由於這裏最靠海岸,所以村民多以捕魚為業。

當然也會有少量的村民選擇了走出小漁村,然後帶著村子裏的特產‘小魚幹’走向大朔南北。

村子裏住著幾百戶人家,一棟棟木屋修建的鱗次櫛比、錯落有致,也順帶著形成了橫縱交錯的街道。青色的石板裝點其上,再配合街邊繪著花鳥蟲魚的成排大燈籠,卻是有著獨特淳樸的韻味。

小漁村的夜晚是除大朔京都安陽之外,少有的有著夜市習慣的村子。如果說夜市在郡城之中,倒還是有一兩個,但要說是村子裏的夜市卻也還是隻此一家。

其實在大朔,除了管理最為嚴密的安陽城有著夜市之外,也隻有臨近安陽的白初郡城有著夜市習慣。除此之外的其餘地方都是禁止夜市的,個中緣由卻是不言而喻。

小漁村之所以能形成夜市,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算是在大羲治下;還有一個原因也就是在小漁村的東邊幾裏有著一群常年住著帳篷的怪人。他們有著一個響亮的名字,叫失金。所以小漁村的人也就當他們是一個村子,叫失金村…

雖然也不怎麼懂他們為什麼會以失金為名,但小漁村的村民都曉得他們是一群不一樣的人……

他們種莊稼多是婦孺老人,而年輕人卻是從小就接受著各種在小漁村村民看來有些顯得奇怪的訓練。

有幾個人一起扛著一根巨木奔跑…

有兩隻手撐在地上身體上下起伏…

有雙手抓在木杠上拉引身體向上…

有貓著腰雙手負後蹲在地上前跳…

總之,是一群奇怪的人進行著奇怪的訓練。往往總是能吸引著小漁村的小孩和懷春的姑娘前來觀看,倒也是因此促成了幾樁姻緣。

這些年輕人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訓練,他們有著明確的規律。那就是每五天訓練完後休息一天,接著在第七天就會一起出動去出海打漁。

在當天打漁歸來之後的晚上,他們還會舉辦一場篝火會。縱情享受一番口腹之欲後,就又要開始迎接新一輪的訓練了。

如此這般的周而複始。

說起來小漁村的夜市也是因此而興起的。畢竟兩者相聚不遠,交往也自然是再密切不過了。而且他們都自詡是大羲人,所以也算是誌同道合。

就這樣,在每次的篝火會上,失金村都會邀請小漁村的村民一起參加。雖然都是吃魚蝦,但人多的時候卻顯得更有氣氛。所以久而久之,小漁村的村民倒也是習以為常了。

街道上被燈籠映照的人群,正來來往往。雖然在其它地方交易都是以錢幣為主,但是在小漁村這裏卻是更喜歡以物易物。

此時小漁村的村長,泰有福就正提著一大包的東西走在街道上。

掛著村長之名的泰有福,是個不折不扣的中年胖子。兩隻耳朵的耳垂比一般人的要長,再加上憨態可掬的笑容。更是被村裏人戲稱為彌勒佛……

他倒也算是人如其名,很有福氣。

兒子泰貴經商有道,將小漁村的特產銷往各地,每年的收入自是不菲。連帶著閑置在家的泰有福也算是手頭寬裕,算是小漁村的頭富了。

泰有福提著一大包東西來到了一家香料店旁,指著櫃台桌麵上擺放的一堆裝的鼓鼓的小布包,看著櫃台前低頭做事的中年人,笑吟吟說道:“孫二吖,這次可是鼓搗到什麼好東西了?”

孫二配香料的手藝是出了名的,在這十裏八鄉的人都知道。大家還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孫尚香’。凡是提到‘孫尚香’,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