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員工來說,如果對當前的工作失去了激情和興趣,很可能會像《杜拉拉升職記》中的盧秋白一樣,做最底層的員工,一做就是16年。缺乏激情和動力的人,離升職會越來越遠。
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工作,也不知道為誰工作。身在職場的你,如果弄明白了這兩個問題,在工作中自然就會有充足的動力和激情。
不要讓眼前的得失磨滅進取心
在一些企業,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員工,他們總是抱怨自己在工作中投入很多卻沒有獲得相應的回報,於是便心有不甘,他們自暴自棄地想:既然不能被評為優秀員工或不能晉升加薪,還不如偷懶。時間一長,他們的進取心就被磨滅。
高效執行的員工與一般員工的區別就在於,後者會這樣想:“企業為我做了什麼?”而前者卻往往這樣想:“我能為企業做些什麼?”後者總是認為自己的工作和付出對得起薪水,而前者卻認為自己做得遠遠不夠。
一個人對待工作、報償的心態,直接影響工作的好壞,影響執行是否能夠達到高效。
小高在一家出版社的編輯部工作。他陽光、熱情,樂於幫助別人。同事遇到難辦的事情,小高總是主動上前相助。出版社的事務性工作多,領導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來分擔,小高所在的編輯部還要兼顧一些發行部、業務部的工作。有些人多幹一點事就不高興,連聲抱怨。隻有小高毫不在乎,整天樂嗬嗬的,領導安排他做什麼,他二話不說馬上就去,盡心盡力做好,甚至連那些搬書、裝書的事情,隻要安排他去,他也毫不遲疑地去做。一些同事背地裏對他說:“小高,你這麼幹圖什麼啊?又不給你加工資。你好歹也是一個編輯呀,淨做一些苦力的事情幹嗎?”
小高淡淡一笑道:“搬書也是工作啊。凡是單位的事情,都是我應該做的。”
這樣,小高成為領導安排做雜事最多的編輯。隻要哪個部門的人手不夠,大家就去喊小高幫忙。在完成本職工作之餘,像取稿、跑印刷廠等事務,小高都毫不推拒地去做。
後來,小高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傳播公司。由於在出版社工作時他什麼事務都要做,熟悉了整個運作流程,現在自己創業,很容易便進入了狀態。
小高身為編輯,卻常常去幹一些與本職工作無關的雜事,看上去很吃虧,但卻因此熟悉了圖書出版的整個流程。當他自己創業時,這些經驗便成為無價之寶。一個人在年輕時,閱曆少、經驗少,應該不斷學習、磨煉,才能讓自己更快成長。你每做一件事,無論是分內的還是分外的,都是在為自己積累工作經驗,有機會多幹一點活,不去計較報酬和得失,正是對自己最好的磨煉。
在工作中,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員工總是以企業的利益為重。
周紅在一家銷售公司做文案工作。臨近春節時,領導交給她一大堆名片,並親自挑選了很多精美的明信片,要她按照名片上的地址逐一打印寄出去。周紅接過名片後,看到名片上客戶的地址有的已經變化了,而有的則和公司不再有業務來往。周紅本想提醒領導,但轉念一想,既然是領導親自挑選出來的,應該自有領導的道理吧。
於是,周紅便沒有請示,很快將明信片打印出來。兩天後,周紅把已經打印好的明信片交給了領導。領導接過來一看,就皺緊眉頭,大聲指責周紅道:“你怎麼把一些已經沒有業務來往的客戶打印在明信片上了呢?”
周紅一聽,覺得十分委屈,但她沒有申辯。她認為即使是領導在交代任務時沒有說清楚,但自己也有錯,如果當時請示一下領導,就不會有現在的錯誤發生了。周紅默默地糾正了錯誤,然後又主動去領導那裏承認錯誤。
經過這件事,領導對周紅改變了看法,認為周紅心胸寬廣,不計較個人得失。從此,領導對周紅信任有加,提升她為辦公室主任。
不要以為不計較得失,自己就吃了虧,也許你的這些舉動已經被領導、同事看在眼裏。堅持每天多做分外事,堅持不怕吃虧,就是成功的開始,就是成就卓越的開始。
點燃你的工作激情
幾乎每個初涉職場的人都經曆過工作時激情四射的狀態。這份激情來自於對工作的新鮮感以及對工作中不可預見問題的征服感。一旦時間久了,新鮮感消失,工作開始駕輕就熟,激情也慢慢隨之消失。一切開始恢複到平平淡淡的狀態,昔日充滿新意的工作變得枯燥無味,既厭倦又無奈,不知道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在哪裏,也不清楚怎麼才能找回曾經讓自己心跳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