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有時你的領導不能理解你的真誠,沒有珍惜你的付出,你也不要因此產生抵觸情緒,將自己與領導對立起來。你應該學會自我肯定。隻要你竭盡所能,做到問心無愧,你的工作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你的工作經驗也一定會豐富起來,而你的價值終究會被認可。
安娜是美國一家公司的普通員工,在談到她破例被派往國外公司考察時,她說:“我和公司的其他員工雖然同樣都是研究生畢業,但我們的待遇並不相同,他們大多職位和薪金都比我高。不過,我並沒有因為待遇不如別人就心生不滿,仍然在認真做事。當許多人抱著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心態時,我還是盡心做著工作,並積極主動了解主管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地方。我在上班報到的前夕,家人告誡我說:‘遇到一位好上司,要忠心地為他工作,跟在他身邊學本事。’因此,我對待工作始終兢兢業業,竭力回報公司。即使起初位居他人之下,我也沒有計較。但一個人的努力上司是會看在眼裏的。在後來挑選出國考察學習人員時,我是唯一一個資曆淺、級別低的員工,在公司裏這是極為少見的。”
在公司裏,安娜的薪水和待遇比其他員工低,但她沒有因此對公司不滿而消極怠工,仍然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之所以有這種良好的工作狀態,是由於她擺正了自己與公司和領導的位置,主動向主管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豐富自己的工作經驗。最終,她獲得了出國考察學習的機會,也獲得了自我發展的機會。
員工如何才能做到與領導保持一致呢?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放空”,也就是抱著學習的態度,把上司交給的每一次任務都看做是一次積累工作經驗的機會,不要去計較一時的得失。這樣,不論做什麼工作都能夠心甘情願、全力以赴,而當機會來臨時,也才能及時去把握。
此外,你必須不遺餘力地為企業增加效益,完成企業分派給你的任務。同時,還要注重提高工作效率,多替企業的發展規劃貢獻自己的才思妙想。
當你在工作中或待遇上遭遇到不公正時,你必須從大局出發,相信這隻是企業管理階層的暫時失誤或是上司對你的一種考驗。當企業的一些製度與自己的基本利益發生衝突時,一定要正確理解,甚至作出必要的犧牲。當企業麵臨暫時的經濟困難時,你要盡自己的能力幫助企業,哪怕是微小的力量,對企業渡過難關都是有益的。
薩蘭是一家投資銀行電腦部門的技術主管。一天早上,她開完會,剛走進辦公室就接到了部門經理威廉的電話。威廉開門見山地說:“公司決定解雇大衛。”薩蘭聽到這個消息後一點也不感到意外。
大衛是她手下一名高級軟件工程師,幾個月前,才從華爾街另一家投資銀行的電腦部門被挖了過來。他能幹、技術水平高,是她的得力助手。但是,大概正因為這一點,他經常與薩蘭甚至與威廉頂牛。有幾次,大衛還拒不執行威廉分配的工作。
不過,她希望為大衛爭取留下來的機會,因為“他能力強,又很敬業”。
“可是他太狂妄了,和領導之間無法溝通,惹下很多麻煩,引起領導們的很大反感。”
薩蘭謹慎地回答:“他曾經提過公司應用軟件還有改進的餘地,他正在和該部門的設計人員溝通,試圖說服他們改變程序。”
威廉生氣地說:“他對待領導的態度存在很大問題,前些天他還和我大吵了一次,結果很糟糕。其他設計師都投訴他非常不合作。他不僅不合作、傲氣十足,還罵人。主設計師說他無法跟大衛一起工作,要麼大衛走,要麼他走。我和總經理討論後決定讓大衛走。”
盡管大衛勤奮能幹,但是他在工作場合中不注重與領導和同事相處的藝術,被公司高層認定為無法指揮、無法溝通的員工。
薩蘭最終無力回天,大衛被解雇了。
這不隻是大衛一個人的誤區,很多人都走入過這個誤區。即使是那些以技術為主的企業也同樣看重員工的服從性,看重員工與領導的溝通能力。服從性差的員工不僅工作效率低,還會影響其他員工的工作態度,他們給公司帶來的損失,有時候甚至大於那些專業能力不強但卻能夠很好地與領導相處的人。
有人曾在兩千多家企業作過這樣一個問卷調查:請問企業最近被解雇的三名員工是出於何種原因?結果是無論什麼地區、無論什麼行業的企業,66%的答複都是:因為服從性差、不會與領導相處而被解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