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服從是執行的前提(1)(3 / 3)

吉爾與赫斯在接受上司安排的工作時,表現截然不同,吉爾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在工作執行上設身處地為上司著想,完美地完成了工作;但赫斯卻不同,他雖然在表麵上服從了上司的工作安排,但處處隻想敷衍了事,結局是被公司炒了魷魚。

從上麵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員工如果對工作敷衍、不負責任,就是對自己的前途、事業敷衍、不負責任。當然,工作不隻是為了謀生,最重要的是通過工作增長自己的才幹,拓展自己的事業。

上司指令的事情,可以做成60分,也可以做成80分、90分,甚至100分。隻有對企業負責、對自己負責的員工,才會精益求精、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

福布斯說:“做一個一流的卡車司機,比做一個不入流的經理更為光榮,更有滿足感。”沒有不重要的工作,隻有對工作不認真、不負責的員工,隻要你熱愛自己的工作,具備敬業精神,將工作做“精”做“專”,就能夠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一番事業來。

有一位博士來到沿海某經濟區求職,很多單位都想聘用他。一家民營企業開出了很高的薪水,博士挺滿意,就去了。

這個民營企業老板有幾家企業,他基本上在別的企業待得多,而在這個企業待的時間較少。企業的日常工作交給了李總經理一手打理。李總經理十分尊重人才,博士決心盡心盡力做事,為企業貢獻自己的才學。

但不久,博士發現,李總雖然對他挺好,卻從不安排他去做實際工作,而是常常帶他去赴商界朋友們的宴席,或陪自己打高爾夫、洗芬蘭浴等。博士漸漸看出,李總經理是把他當成一塊招牌賺取虛榮。因為每次在社交場合,李總經理都不忘把他介紹給商友:這是我聘請的某名牌大學的經濟學博士。

博士經過一番思慮,決定主動出擊。他花費數月時間,對這家企業進行全麵考察研究,嘔心瀝血寫出了一份《企業未來發展規劃》。博士原來以為李總經理會很高興,不料李總經理對此卻毫無興趣,還是像以前那樣,整天拉著他應酬、炫耀。

博士終於忍無可忍,向李總經理遞交了辭呈。這時,李總經理驚訝地問:“我給你的薪水還不夠高嗎?”

博士搖搖頭,說:“英國大科學家法拉第為了更好地進行自己的研究,要進皇家科學院。朋友告訴他,那裏工作十分勞累不說,報酬也相當少。法拉第毫不在意地說:‘我不是為了高薪的報酬,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報酬。’”

李總經理這才明白自己沒有真正理解博士,很是敬佩博士的事業心,於是,竭力挽留。他改變了以往的做法,不再拉著博士外出應酬,而是讓他住持企業的新產品研發工作。

在一般人看來,博士得到的薪水很高,還很輕鬆,整天的“工作”就是陪老板應酬,這樣的工作應該很愜意。但是,博士毅然辭職了,理由不是嫌薪水少,而是需要真正的工作。在他看來,工作是最好的報酬,是最好的“薪水”。

人要活著,就要工作,但僅僅為生存而工作,僅僅將工作當成掙錢以求物質享受的途徑,就很難把工作做好,自己也難以獲得發展,不會體驗到人生的價值和成就感。

不拖延才能抓住機會

工作千頭萬緒,情況處在不斷變化中,因此員工的工作並非事事順心。在工作執行中,員工會遇到很多煩心的問題,這就需要以嚴於律己克服浮躁心態,加強意誌力的修煉。如果沒有很好的律己力和意誌力,往往很難一如既往地勤奮工作。

律己力和意誌力是人與動物的區別之一。動物是不會理性地考慮長遠利益的,隻要麵前擺放著誘餌,就會不顧一切地撲上去。隻有人才能立足現在、放眼未來,衡量局部利益和長遠利益。

律己力和意誌力對於員工的重要性就在於,律己力和意誌力缺乏的員工往往會養成拖延的陋習,今天該做的事拖到明天完成,現在該打的電話等到一兩個小時後才打,這個月該完成的報表拖到下一月,這個季度該達到的進度要等到下一個季度……執行力低下。而律己力和意誌力強的員工,就意味著能理性思維,麵對執行中發生的各種情況,能冷靜思考,並遵循一定的原則衡量是非輕重,不至於利令智昏,誤了大局和自己的前程。

瑪麗·簡供職於西雅圖一家金融擔保公司,在三年的工作中,她贏得了“難不倒”的美譽。她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準則,那就是——今日事今日畢。她處理每一件事都細致周到,並保證它們在第一時間高品質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