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魔法交易——收入、成本和費用的賬務處理(3 / 3)

結轉本年利潤:

結轉本年利潤的財務費用=10 000+500——8 000

=2 500(元)

借:本年利潤2 500

貸:財務費用2 500

Five。11 精靈的助人為樂:營業外收入與支出的處理

1.營業外收入

營業外收入是指企業在經營業務以外取得的收入,主要包括固定資產盤盈收入,以及罰款收入,等等,企業取得營業外收入,應該借記有關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例”甲公司在財產清查中盤盈原材料一批,價值60 000元,經批準將原材料作為營業外收入處理。其會計分錄如下:

借:原材料60 000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60 000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60 000

貸:營業外收入——原材料盤盈60 000

2.營業外支出

營業外支出是指不屬於企業生產經營費用,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沒有直接關係的支出。也就是說,這種支出對於企業來說有些意想不到,是企業事先無法估計到的。因此,對營業外支出的核算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營業外支出的內容具體包括:固定資產盤虧、處理固定資產損失、非常損失等。

對於固定資產盤虧,企業應當進行調查,查明原因後積極進行處理。企業在清查盤點中發現盤虧的固定資產,也要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核算。

“例”甲公司發現盤虧一台原值為50 000元,已提折舊為24 000元的固定資產。應編製如下會計分錄: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固定資產損溢26 000

累計折舊24 000

貸:固定資產50 000

報經批準後轉賬:

借:營業外支出26 000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固定資產損溢26 000

下麵舉例說明企業處理固定資產時是怎樣產生“營業外支出”的。

“例”甲公司出售一座建築物,原價2 000 000元,已使用6年,計提折舊300 000元,支付清理費用10 000元,出售的價款收入為1 700 000元,營業稅率為5%。相應的會計處理如下:

(1)固定資產轉入清理時:

借:固定資產清理1 700 000

累計折舊300 000

貸:固定資產2 000 000

(2)支付清理費用時:

借:固定資產清理10 000

貸:銀行存款10 000

(3)收到價款時:

借:銀行存款1 700 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1 700 000

(4)計算應交納的營業稅時:

借:固定資產清理85 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1 700 000×5%)85 000

(5)上交營業稅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85 000

貸:銀行存款85 000

(6)結轉固定資產清理後的淨損失時:

借:營業外支出95 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95 000

Five。12 慶典大會:本年利潤的結轉

企業應設置“本年利潤”科目,核算企業本年度內實現的淨利潤(或淨虧損)。期末,企業將各收益類科目的餘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貸方;將各成本、費用類科目的餘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借方。轉賬後,“本年利潤”科目如為貸方餘額,反映本年度自年初開始累計實現的淨利潤;如為借方餘額,反映本年度自年初開始累計發生的淨虧損。

“例”甲公司上一年各損益類賬戶資料見。

做賬後,“本年利潤”賬戶借方發生額為528 000元,貸方發生額為950 000元,根據借貸方發生額之差,可以計算出當月的利潤總額為422 000元(950 000——528 000)。也就是說在甲公司沒交所得稅之前賺了422 000元。

甲公司實現利潤以後,應該先交所得稅,具體賬務處理如下:

“例”接上例,甲公司本年利潤總額為422 000元,所得稅率為33%,則應作以下會計分錄:

借:所得稅費用139 26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139 260

之後將所得稅支出轉入“本年利潤”賬戶中:

借:本年利潤——所得稅139 260

貸:所得稅費用139 260

“例”接上例,甲公司按稅後利潤282 740元提取10%的法定盈餘公積金[282 740×10%=28 274(元)],應作以下會計分錄:

借: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餘公積28 274

貸:盈餘公積——法定盈餘公積28 274

“例”接上例,甲公司按稅後利潤282 740元提取5%的任意盈餘公積金[282 740×5%=14 137(元)],應作以下會計分錄:

借:利潤分配——提取任意盈餘公積14 137

貸:盈餘公積——任意盈餘公積14 137

甲公司在向國家繳納所得稅、提取盈餘公積後就可以向投資者進行分配。可供分配利潤反映在“未分配利潤”這個明細賬戶的貸方。

是否向投資者分配利潤,分配多少,要由甲公司的董事會決定。一旦宣布分配利潤,企業就應進行賬務處理,把宣布分配的利潤記入“應付股利”賬戶。

“例”甲公司決定向投資者分配利潤140 000元,根據董事會有關決議,作以下會計分錄:

借:利潤分配——應付現金股利和利潤140 000

貸:應付股利140 000

實際派發利潤時,作以下會計分錄:

借:應付股利140 000

貸:銀行存款140 000

為了正確核算各年度的利潤和利潤分配,按年度考核利潤實現和利潤分配情況,每個會計年度結束時,企業都應對“本年利潤”和“利潤分配”賬戶進行結轉。方法是:年度終了,將全年實現的利潤總額由“本年利潤”賬戶的借方結轉到“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賬戶貸方,若為虧損,則從“本年利潤”賬戶貸方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賬戶的借方。

“例”甲公司年終“本年利潤”和“利潤分配”賬戶有關資料如下:

本年利潤(稅後)貸方餘額282 740

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餘公積 借方餘額28 274

——提取任意盈餘公積 借方餘額14 137

——應付利潤 借方餘額140 000

根據上述資料,作年終結轉的會計分錄如下所示:

結轉本年利潤時:

借:本年利潤282 740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282 740

“利潤分配”賬戶所屬明細賬之間結轉: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182 411

貸: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餘公積28 274

——提取任意盈餘公積14 137

——應付利潤140 000

結轉後,甲公司當年度的未分配利潤為100 329元(282 740——182 411)。

Five。13 魔法總結:以前年度損益的調整

1.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定義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是指以前年度發生的影響損益的調整事項。在某些情況下,企業可能需要進行會計調整。會計調整是指企業因按照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會計製度的要求,或者因特定情況下按照會計製度規定對企業原采用的會計政策、會計估計,以及發現的會計差錯、發生的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所作的調整。若從是否影響損益的角度來劃分,這些調整事項可以歸結為如下兩類:

(1)不影響損益計算、不涉及補充或退還所得稅的調整,應在發現後直接調整有關賬戶。

(2)影響損益計算、需要補充或退還所得稅的調整,根據與前期經營活動有關還是與本期及以後各期的經營活動有關分為不同的情況。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就是第二類事項中與前期活動有關的事項,對於這類事項,由於不能調整前期已結的賬簿和已編製的財務報表,隻能采用適當的方法對本年度的有關賬簿和財務報表進行調整。

2.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入賬時間的確認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事項的入賬時間應以該事項在本期的發現作為確認標準,如某企業2005年8月8日,購入一台空調,價值5 000元,當日作“管理費用”處理,該錯誤於2006年6月8日被發現。因此,應將2006年6月8日作為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入賬時間。

3.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賬務處理

(1)多計利潤、少計虧損調整的記錄。

①企業補提折舊時,借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

②企業調整所得稅時,借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科目,貸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

③企業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轉入利潤分配時,借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貸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

④調整利潤分配有關數字,借記“盈餘公積”科目,貸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

(2)少計利潤、多計虧損的調整。

例如: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一項供銷合同,合同中訂明甲公司在2007年11月份內供應給乙公司一批物資。由於甲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發貨,致使乙公司發生重大經濟損失。乙公司通過法律程序要求甲公司賠償經濟損失110 000元。該訴訟案件在12月31日尚未判決,乙公司記錄了8 000元的其他應付款,並將該項款反映在12月31日的財務報表上,乙公司未記錄應收賠償款。2008年4月8日,經法院一審判決,甲公司需要償付乙公司經濟損失100 000元,乙公司不再上訴,並假定賠償款已經支付,甲公司和乙公司的財務報告批準日均為4月30日。

上述事項屬於資產負債表日後的調整事項,乙公司應編製會計分錄如下:

記錄已收到的賠償款:

借:其他應收款——甲公司10 0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10 000

借:銀行存款10 000

貸:其他應收款——甲公司10 000

調整應交所得稅: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 50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10 000×25%)2 500

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餘額轉入利潤分配: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7 500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10 000——2 500)7 500

調整利潤分配有關數字: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1 125

貸:盈餘公積(7 500×15%)1 125

魔法辨別:會計與出納的區別?

會計與出納的區別?

會計主要是進行核算工作,除了現金收付及銀行收付業務要做記賬憑證外(也有部分單位讓出納承擔),還要做好轉賬業務。相對來說,會計業務要複雜一點。

一般單位財務科新人先從出納做起,負責人也基本上是會計。感覺上出納崗位要低一點,但也有單位是出納擔任財務負責人的,特別是個體單位,會計是兼職的,而出納由老板本人擔任。

出納主要是做與現金及銀行存款業務有關的工作,大的單位有現金出納和銀行出納之分,實際上商店的收銀員也是出納的一種。工作不是太複雜,但與錢打交道,頭腦要清楚,主要管好兩本日記賬(現金日記賬與銀行存款日記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