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ve。1 魔法是最大的強項:主營業務收入的核算
1.交款提貨業務賬務處理
“例”某企業銷售產品100件,每件含稅售價200元,購貨單位以支票付款,該企業已將提貨單和發票賬單交給購貨單位,該企業適用的增值稅率為6%。編製會計分錄。
按規定納稅人銷售貨物采用銷售額和銷項稅款合並定價方法的,應按以下公式計算不含增值稅的銷售額:
不含增值稅的銷售額=本例不含稅銷售額=18 867.92(元)
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20 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18 867.92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 132.08
2.代銷業務賬務處理
“例”某企業委托一商場代銷產品,價款總額為35 000元,某月份收到代銷單位的代銷清單,已銷產品總額為15 000元,該產品的成本為售價的70%,增值稅率為6%。編製如下會計分錄:
(1)發出產成品給代銷單位時:
借:委托代銷商品35 000
貸:庫存商品35 000
(2)收到第一筆已銷產品的代銷清單,並開出專用發票入賬時:
借:應收賬款——××商場15 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14 150.94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849.06
(3)收到代銷單位彙來款項時:
借:銀行存款15 000
貸:應收賬款——××商場15 000
(4)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10 500
貸:委托代銷商品10 500
3.托收承付或委托收款方式的賬務處理
“例”某企業售給外地一批貨物,貨款金額為4 000元,成本3 000元,代墊運雜費300元,采用委托收款結算方式,該企業增值稅率為6%。編製如下會計分錄:
(1)開出支票墊付運雜費時:
借:應收賬款——××客戶300
貸:銀行存款300
(2)根據運單和發票等憑證,銀行辦妥托收手續後入賬:
借:應收賬款——××客戶4 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3 773.58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226.42
(3)收到全部款項時:
借:銀行存款4 300
貸:應收賬款——××客戶4 300
4.分期收款方式的賬務處理
“例”某企業銷售一項價值較大的產品,價值10萬元,分五期收款,每期收取全部價款的20%,該種產品的成本為7萬元,適用6%的增值稅率。
(1)發出商品時,編製如下會計分錄:
借:發出商品70 000
貸:庫存商品70 000
(2)按合同約定收到或應收的第一筆2萬元貨款,並計算銷項稅額,根據分期開出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記賬,作如下分錄:
借:銀行存款(或應收賬款)20 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18 867.92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 132.08
(3)按貨款與成本比率計算本期應結轉已實現銷售產品的實際成本1.4萬元,應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主營業務成本14 000
貸:發出商品14 000
Five。2 咒語倒賣:其他業務收入的處理
其他業務收入是指企業產品銷售以外的其他銷售或其他業務收入,如材料及包裝物銷售、無形資產轉讓、固定資產及包裝物出租等。
為了總括反映和監督企業的其他業務收入情況,企業應設置“其他業務收入”賬戶。該賬戶貸方登記發生的其他業務收入數額,借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賬戶數額,經結轉後該賬戶期末無餘額。
企業發生其他業務收入時,應借記“銀行存款”、“應收賬款”等賬戶,貸記“其他業務收入”賬戶,期末結轉其他業務收入時,應按該賬戶餘額,借記“其他業務收入”賬戶,貸記“本年利潤收入賬戶”。
“其他業務收入”賬戶應該按其他業務的種類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
Five。3 最經典的魔法:當會計收入與稅法收入不一樣時,
怎麼辦?有些收入和支出,在會計和稅法上確認的口徑和確認時間不一樣,比如有的收入會計上認為是收入,但是稅法上不認為是收入,這樣就產生時間性差異和永久性差異。主要區別如下:
1.收入確認的原則不同
會計核算的主要目的是向管理者、投資者、債權人和潛在的投資者全麵、真實、準確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財務狀況的變動情況。因此,會計核算要遵循客觀性原則、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和謹慎性原則,注重收入實質性的實現,而不僅僅是收入的法律上的實現。
稅法的目的是對納稅人在一定時期內所獲得的經濟收入進行測定,從而對此課征一定量的稅收,以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滿足政府實現經濟和社會職能的需要。因此,稅款的征收要遵循法律性原則和確保收入的原則,注重界定和準確計算應納稅額的計稅依據。具體而言:
①會計製度和稅法雖然在收入的核算上都遵循配比原則,但兩者是有區別的。前者是從準確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角度,確認收入與成本的配比,包括對象的配比和期間的配比。後者是從保護稅基、公平稅負的角度對有關的成本、費用和損失加以規定。
②會計上強調收入的重要性原則,而稅法不承認會計上的重要性原則,隻要是應納稅收入,不論其業務事項是否重要,也不論其涉及的金額大與小,一律按稅法的規定計算應稅收入和應稅所得。
③對一些收入的處理上,會計上通常要充分考慮這些收入將來要承擔的潛在義務,以確保能準確反映一個企業真正的長期獲利能力。但稅法,特別是所得稅法一般情況下不考慮納稅人潛在的負債可能性,納稅人的經營風險國家不予承擔。隻要納稅人對贏利或潛在的贏利有控製權時,稅法就會對納稅人的所得加以確認。當然,有時稅法會根據社會經濟政策需要,限製或推遲收入的確認及收入時間的確認。
2.收入確認的條件差異
會計製度規定,收入確認的基本條件包括經濟利益流入的可能性和收入計量的可靠性。而稅法的應稅收入確認的基本條件則根據經濟交易完成的法律要件是否具備,是否取得交換價值,強調發出商品、提供勞務,同時收訖價款或索取價款的憑據。
3.會計收入與分稅種的應稅收入不同
會計製度為便於不同行業會計信息的比較,按經濟業務的性質劃分會計收入,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投資收益等。而各個流轉稅和所得稅的應稅收入與會計收入不對稱,不同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會涉及不同稅種的應稅收入,如工業企業和交通運輸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繳納增值稅和營業稅。因此,企業會計核算時,按會計分類確認並計量會計收入,納稅時,按照各稅種的應稅收入的規定計稅。
4.收入確認範圍的不同
會計製度對銷售商品收入、提供勞務收入、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提出了明確的確認標準。稅法規定,企業應在發出商品、提供勞務,同時收取價款或者取得收取價款的憑據時,確認收入的實現。可見,稅法確認的收入範圍要大於會計製度確認收入的範圍。稅法確認的應稅收入不僅包括會計收入,還包括會計上不作為收入的價外費用及視同銷售。稅法的規定主要是出於公平稅負和征管上的需要,如為平衡外購與自製貨物增值稅的稅負,《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納稅人將自產貨物用於在建工程、職工福利等方麵,要視同銷售征收增值稅。再如,就增值稅鏈條式課稅方式而言,由於增值稅是逐環節對增值額課稅,並憑增值稅發票抵扣進項稅,為了保證鏈條的連續、完整,就必須對委托他人代銷和銷售代銷貨物等會計上不作收入的行為,視同銷售征收增值稅。
5.收入確認時間的不同
會計製度規定隻要符合會計上的確認收入的條件,當期就要確認收入。稅法上一般在納稅申報表中反映確認應稅收入,對應稅收入的時間區分不同的稅種做出不同的規定,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和企業所得稅都分別規定了應稅收入的確認時間。同時,在同一稅種下,應稅收入的確認還要區分不同的交易性質。如納稅人同樣是采用預收款方式銷售商品,增值稅、消費稅確認收入的時間,均為發出貨物或應稅消費品的當天;營業稅采用預收款方式銷售不動產時,其收入的確認時間為收到預收款的當天。再例如,就增值稅而言,采用委托銀行收款和分期收款方式銷售貨物,收入確認的時間為:前者為發出貨物並辦妥托收手續的當天,後者為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的當天。
6.收入確認選擇方式的不同
我國企業會計製度,允許企業選擇自身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允許會計人員對收入的確認做出職業上的判斷。但稅法在確認收入時,要求納稅人必須嚴格遵守稅法的相關規定,會計處理方法與國家有關稅收規定有抵觸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稅收的規定計算納稅。同時,稅務會計的處理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動。
Five。4 魔法強項裏的代價:主營業務成本的核算
企業根據收入準則確認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收入時應結轉的成本,應通過“主營業務成本”科目核算。
企業生產車間、部門發生的不滿足固定資產準則規定的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日常修理費用和大修理費用等固定資產後續支出,也在本科目核算。
本科目應當按照主營業務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
主營業務成本的主要賬務處理:
(1)月末,企業應根據本月銷售各種商品、提供的各種勞務等實際成本,計算應結轉的主營業務成本,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貸記“庫存商品”、“勞務成本”科目。采用計劃成本或售價核算庫存商品的,平時的營業成本按計劃成本或售價結轉,月末,還應結轉本月銷售商品應分攤的產品成本差異或商品進銷差價。
企業以庫存商品進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且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情況下)或債務重組,應按照該用於交換或抵債的庫存商品的賬麵餘額,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貸記“庫存商品”科目。已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還應同時結轉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2)企業本期發生的銷售退回,一般可以直接從本月的銷售商品數量中減去,也可以單獨計算本月銷售退回商品成本,借記“庫存商品”等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
(3)根據建造合同準則確認合同收入時,按應確認的合同費用,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按應確認的合同收入,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科目。
合同完工時,還應按相關建造合同已計提的預計損失準備,借記“存貨跌價準備——合同預計損失準備”、“預計負債”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
期末,應將“主營業務成本”科目的餘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該科目應無餘額。
Five。5 咒語倒賣下的付出:其他業務成本的核算
企業除主營業務活動以外的其他經營活動所發生的支出,包括銷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資產的累計折舊、出租無形資產的累計攤銷、出租包裝物的成本或攤銷額、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房地產的累計折舊或累計攤銷等,通過“其他業務成本”科目核算。
企業除主營業務活動以外的其他經營活動發生的相關稅費,在“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本科目應當按照其他業務成本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
企業發生的其他業務支出,借記“其他業務成本”科目,貸記“原材料”、“周轉材料”、“累計折舊”、“累計攤銷”、“應付職工薪酬”、“銀行存款”等科目。
企業以材料進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且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情況下)或債務重組,應按照該用於交換或抵債的原材料的賬麵餘額,借記“其他業務成本”科目,貸記“原材料”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