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橫溪街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思考(2 / 2)

2.各中小學校要緊緊圍繞德、智、體全麵發展的戰略思想,廣泛開展德育實踐活動

學校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主渠道。各中小學校要把握未成年人的成長規律,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未成年人喜聞樂見的活動,增強育人活動的時代感和實效性。

2.1利用家庭教育,營造“三位一體”的良好氛圍

通過召開家長會、發放《告家長書》、電話聯係和家訪等形式,經常與家長取得聯係,進行溝通。定期邀請家長來校參觀“素質教育成果展”,告知家長當前德育工作的主題和任務,使家庭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從而把社會、家庭與學校有機統一起來,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果。要定期舉辦未成人思想道德教育家長培訓班,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就如何進行教育引導、正確處理在青少年身上出現的問題和新時期家長如何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等方麵進行分析講解,並介紹具體的方法和技巧,糾正個別家長在生活中對孩子重養輕教、思想上難以溝通交流等問題。注重從家庭教育人手,轉變部分家長的育子觀念,提高家長的育子水平,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2.2要強化未成年人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

各中小學要認真開展好“三大主題、四大任務”活動。三大主題是: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習慣教育和誠信教育。四大任務是:從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做起,弘揚和培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從確立遠大誌向做起,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從規範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促進未成年人的全麵發展。要充分利用中小學生入學、入隊、入團、成人宣誓、畢業典禮等時機,廣泛開展“偉大的祖國”、“可愛的家鄉”、“喜迎上海世博會”、“歡慶廣州亞運會”等一係列主題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榮譽感和責任意識,激發未成年人的愛國主義情感。組織開展好“中小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每周至少舉行一次升國旗儀式,大力弘揚愛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精神。同時結合常規活動,製度化地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明是非、知榮辱,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3著力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街道團工委和學校團總支要組織開展以“行為規範”為主題的“誌願者服務崗”、“文明監督崗”、“文明禮儀伴我行”、“小手拉大手,全家文明走”和創“先進班組”、“文明中隊”等一係列實踐活動和“文明禮儀傳承”行為教育,強化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嚴格履行《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禮儀規範》,促進中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動員廣大中小學生參與文明城區建設和公共文明指數測評,教育學生爭做合格的現代文明人。各中小學校要強化預防性與發展性相結合的學校心裏健康教育工作,重點對未成年人加強網絡知識教育,開展“遵守網絡道德,抵製不良之風”、“拒絕網癮,文明上網,,等活動,教育引導未成年人正確看待和使用互聯網,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要充分利用“五一”、“五四”、“六一”、“十一”等重大節日和“12.9”、“1.28”紀念日,認真組織夏令營、演講會、朗誦會、故事會和文藝演出活動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和“八榮八恥”教育,並組織學生到雨花台、梅園新村、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等德育基地去參觀學習,努力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延伸到校外。

3.社區要重點抓好較外輔導站建設,確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全覆蓋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在校學生每年的寒暑假、節假日和雙休日共計有170天左右,占全年總天數的近50%,其中還不包括放學後的活動時間,這說明未成年人在社區的時間比在學校的時間還要長。因此,加強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我街道到目前為止,20個社區全部設立了校外教育輔導站,今年將在規範建設上下功夫。一是要深入走訪調查,及時掌握學生成分和興趣愛好,有針對性地開設文藝輔導班、法律科技知識輔導班、書畫輔導班和電腦培訓班等;二是經費保障要得力,每年校外輔導站的開支都列入年初預算,確保活動的正常進行;三是師資力量要相對充裕,邀請退休老教師、老黨員、老幹部和有一定特長的社區居民開展授課輔導,建立一支較為穩定的師資隊伍。校外輔導站要有專門的活動場所,比較齊備的硬件設施,如閱覽室、文體活動室、電腦室健身房和臨時教室等等,要配備各種樂器、圖書、電腦、文體健身器材和課桌,相當於一個小型學校。每到節假日和寒暑假時間,各個社區的校外教育輔導站都應當製定好專門的教育計劃,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學生離校不離教,為他們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