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節製的享樂,高層次的愉悅
上麵已經談到,由感官享受所帶來的快樂並不持久,反複地去體驗同一種感官上的快樂還會讓我們習慣這種刺激而不再覺得新鮮和有趣。不僅如此,如果貪戀感官享受還會帶來可怕的後果。
上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在老鼠的大腦裏發現了“愉快中樞”。實驗者在老鼠麵前放了兩個杠杆,一根連接著“愉快中樞”上一根很細的探針,當老鼠按壓杠杆時會有輕微的電流刺激這個區域使老鼠得到快感;而如果老鼠按壓另一根杠杆則能夠得到食物。結果,老鼠總是偏好按壓能夠刺激“愉快中樞”的杠杆,直到最後餓死也不會去按另一根杠杆獲得食物。這個實驗揭開了“上癮”的秘密。煙、酒、毒品、網絡,這些容易使人沉迷的東西正如老鼠按壓的刺激“愉快中樞”的杠杆,為了滿足不斷刺激愉快中樞的需求,上癮的人不斷去按壓這些“杠杆”甚至犧牲健康。 當然,這不意味著我們不能去享受生活中的美食、美景,我們可以充分地享受感官上的愉悅,但要避免感官上癮,這需要我們努力將生活中的“享樂”從身體感官的愉悅提升到一種更高層次的愉悅上來,這可以通過有節製的享樂、製造驚喜以及專注體驗來實現。
我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曆,胳膊上被蚊子咬了一個包,如果我們不斷去撓,就會越來越癢,可如果我們忍住不撓,過一會兒就不再癢了。當你開始節製時,就能夠分辨什麼能夠帶給你真正健康的感官享受,什麼隻是“上癮”。如果你發現當忍住不做一會兒,自己對某樣東西的欲望消退甚至反感,那這樣東西就不是能使你真正享受的東西,如果間隔了一段時間以後依然喜歡,那就是能夠用來享受的刺激。當我們發現了什麼是真正健康的、能帶給自己快樂的事物時,就可以通過拉大享受它的間隔時間來多次體驗它帶給你的快樂。例如兩個星期按摩一次、一個月看一次電影、每隔半年去旅行,每一次都可能會使你重新感覺到初次嚐試的樂趣。當然,每個人重新體味快樂所需要的時間間隔並不相同,這需要我們自己去安排最適合自己的時間。
通過在生活中為自己和家人製造驚喜能避免物質帶給人的習慣化,增加生活中的愉悅感。一個朋友告訴我,在他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每周會在一個固定的時間將一個小禮物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麵,這個禮物可能隻是一支新鉛筆,或者一張美麗的卡片,卻使得孩子每周都有一個美好的期待,有一份驚喜的心情。試想,如果這些禮物僅僅是在日常生活中直接買給孩子,大多隻是一件普通的東西。但這位細心的朋友通過時間間隔和掩藏的方式,使得普通的事物披上了神秘的外衣。這個方法不僅適用於孩子,還適用於你的父母、愛人和同事。每周花一點時間好好計劃一下吧,為父母衝一杯健康茶、為愛人按摩一下疲勞的肩膀、為同事寫一張祝福的卡片……當看到這些不經意中的體貼和周到使別人產生一種驚喜而快樂的神情時,也會使你油然而生一種滿足與喜悅。
現代城市生活、工作節奏的緊張,讓許多人無論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中都時刻保持著匆忙的腳步,甚至在旅行時也急匆匆從一個景點趕到另一處。殊不知,在旅行、享受美食時打開自己所有的感官去專注體驗事物有助於在當時獲得更深刻的內心愉悅。甚至當我們隻是在家門口的小花園散步時,隻要能充分享受一花一木的美麗,深深地呼吸帶著花草香味的空氣,仔細看看雲朵飄移的方向和變化的形態,都會比去了名山大川卻隻顧匆匆趕路帶給我們更愉悅的情緒與正能量。在休閑時獲得更深刻內心愉悅的關鍵在於專注而充分地運用各種感官來細細品味每一種事物。嚐一碗湯時,讓舌頭細細品味其中每一種蔬菜、魚肉的味道;聽一首音樂時,欣賞每一種樂器獨特的音色,用心靈體味每一段曲調表達的情緒……這些愉悅的感覺不會隨著活動的結束而消失,而是在你的心靈中留下美好的印記,使得我們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能保有一份從容。
可見,“努力”與“享樂”都能帶給我們幸福感。“努力”發揮自己的優勢能夠獲得更長久的滿意感,但在當時卻不一定會感到快樂。在“享樂”時打開自己的所有感官、全身心地投入與專注地體驗能帶給我們愉悅的情緒,卻需要我們運用一些技巧來避免消極後果。明確努力的方向,掌握享樂的技巧,才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平衡工作與生活,最大限度地獲得幸福體驗。
編輯:成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