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光照千秋的動人故事(2 / 2)

文成公主的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 這種精神使統一、團結、發展成為中華民族五千年發展史上的主旋律。在世界屋脊的大地上,所到之處, 幾乎都能感受到文成公主的存在,她被當作藏傳佛教中“度母女神”的化身而被尊崇和傳頌。青藏高原上玉樹藏族自治州結古鎮的文成公主廟;橫斷山脈的怒江之畔關於怒江是文成公主的眼淚的動人傳說;以及唐蕃古道上留下的文成公主的足跡,都令人難以忘懷。布達拉宮裏至今留存有文成公主和鬆讚幹布共同生活過的法王洞,人們傳說, 誰把手伸進文成公主做過飯的石灶裏, 誰就會做出香噴噴的飯菜。大昭寺中供奉的是文成公主從大唐首都長安帶來的釋迦牟尼12 歲等身佛像, 它是信奉藏傳佛教的千千萬萬善男信女到拉薩朝佛還願的終極之地。小昭寺裏文成公主的塑像、隨處可見的壁畫, 都散發著文成公主留下的氣息。在西藏, 還廣泛流傳著藏族紡織技術是文成公主從內地帶來的故事; 在山南乃東縣境內的昌珠寺裏, 至今還完整地保存著當年文成公主和鬆讚幹布住過的那座紫紅色殿堂; 在山南瓊結縣境內的藏王墓區,也流傳著許多有關文成公主墓地的傳說等等,這些都是漢藏關係的曆史見證,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寶貴的曆史和精神文化遺產。

優秀團隊的大創意

《文》劇在創作中進行了大膽藝術探索。不同於以往表現文成公主的藝術作品,這次《文》劇創作團隊始終站在藏民族的視角,深刻挖掘文成公主進藏和在藏的動人故事,著力表現民族團結共榮主題;深刻挖掘西藏文化精髓,著力表現藏民族優秀、深厚、獨特的文化;深刻挖掘各種藝術表現形式,著力打造傳統與現代兼容並包的藝術創意;深刻挖掘綜合藝術效果,著力打造高水平、有特色、有影響、有效益的精品。全劇采用敘事與抒情相結合的方式,敘事講求簡捷流暢、節奏明快,抒情講求真摯熱烈、動人心魄,讓觀眾在重溫這段傳奇故事中獲得美感,得到升華。

該劇總策劃梅帥元先生表示:“我們的創作態度是……探究東西方文化對接與融合的可能性,在西方歌劇與民族歌劇之間尋找一種中國式表達。《文成公主》正是西方歌劇與民族歌劇的一次藝術嫁接與融合,是一次全新的藝術探索。”

文成公主故事的那份光彩,在中國五千年曆史長河中,無論歲月如何流逝都不可磨滅。她的悲憫情懷,她的曆史功績,還有以鬆讚幹布為代表的藏族人民期盼幸福的熱望、開創民族交流共榮先河的氣魄、努力創造未來的胸襟,將永遠載入史冊。今天,創作這部音樂劇,就是為了再次喚起人們的記憶,今日的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局麵來之不易,各民族之間的和諧情誼尤為珍貴,請珍惜和嗬護這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