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管水員索南次旺的忙碌夏季(2 / 2)

我們家現在的住房還可以,有12柱(注:每柱相當於16平方米),是自己建的,安居工程時屬於資助裝修的,政府補貼了5000元。

我們村子社會治安各方麵總的來說比較好。如果說有矛盾主要是在灌溉用水方麵。我們囊色林山溝裏原先有宗噶、囊色林、門噶若三個村,後來在下麵安置移民,就有了德吉新村。我們的灌溉用水主要靠山溝裏流下來的泉水,但是水量小,遇到幹旱年份,灌溉就成為大問題,搶奪水資源經常發生矛盾,過去村與村之間還發生過群體械鬥事件。

曆史上,我們就有輪流用水的製度。根據我們這裏的氣候,田地每年需要灌溉多次,水量大的時候灌溉5-6次,水量小的時候灌溉2-3次。各村根據田地的多少確定用水時間,由於水量小,統一用水,不能分割。一般地,宗噶村用5天,我們村用5天,門噶若村6天。村裏再根據每個村民小組的田地數量確定用水時間。通過每年一次的協議,各村、組之間就用水的時間、方式達成協議,嚴格執行。

我家屬於囊色林村第二村民組,我們的灌溉方法是根據田地的位置,從上向下依次進行,在分配給我們的時間段內能灌溉多少算多少,若時間結束,還有沒能得到灌溉的地,下一輪時就優先從那裏開始。

雖然有這樣明確的規定,還是會發生糾紛,比如有的人水已經汪在地裏了,還不願意放水給下一家;有的人田裏灌溉還未充分就被強悍的下一家堵截了水源。這些事情常常造成家戶之間的矛盾。為了解決這些矛盾,村裏安排專門的管水員和灌溉小組,統一負責灌溉,而不是各戶負責自己的田地,避免了爭奪的糾紛。負責灌溉的人由村委會給予一定的經濟報酬。雖然報酬較低,以前人們沒有地方打工,因此也願意幹這個活。近年來打工比較容易,收入也高了,報酬太低就沒有人願意幹了。於是,村委會決定實行管水員輪流製度,每戶負責一年,主要是夏天田地灌溉期全天候負責用水問題,不同主幹水渠引來的水由不同的小組負責灌溉,管水員總負責。每畝地收取灌溉費5元。管水員每天的報酬是6元,估計全年可得報酬600元。其他灌溉人員年終根據出工的天數結算。與外出打工相比,這個工作收入很低,但這是義務,每戶輪流也算公平,大家沒有不同意見。

為了解決我們這裏用水困難,政府搞了好幾個項目。早先在村裏打過機井,天氣幹旱,水量不足時,就用機井抽地下水灌溉。不過機井灌溉收費高,村民一般不用,另外機井選點較低,多數地不能覆蓋。後來,政府出資在下麵的德吉新村建了“囊色林提灌站”,把雅魯藏布江的水通過三級泵站提到高處,灌溉農田,但是,我們村隻有100多畝地可以用上提灌的水,地勢較高處的還是無法覆蓋。這兩年政府出資又先後打了兩個機井。但因為位置比較高,出水量小,還是不能徹底解決村裏的用水問題。

管水員很辛苦,水量充足的時候,晚上負責把水引到蓄水池裏,早上八點開始放水灌溉,用水緊張的時候就白天黑夜連起來,不能浪費一點水,一直到秋收,管水員的工作才算結束。實際上現在多數人家的生活不再僅僅依靠種田,但是,觀念中還是覺得種好地是一個農民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