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衝突性。戲劇性的一個表現就是衝突,兩種力量之間的衝突。
如果你去看好萊塢電影,就會發現好萊塢電影很簡單:得有一個主角,主角想做一件事情,想實現一個目標。但是另外一個力量,通常是邪惡的力量總不讓他實現。然後他勉力去實現、實現……但是他不知道有邪惡的力量存在,所以他繼續努力去實現、實現……
在大家認為差不多快成功的時候,那個邪惡的力量出現了……然後主人公把它解決了,戰勝了。一切似乎變得順利了,他能更快地實現目標了。但是突然間,又出現一個更大的邪惡力量來阻礙他,所有的一切又變得不確定了……這就是衝突性。
衝突的對象不一定是人。比如我們的人生中有很多衝突,也許一方麵你想成就輝煌,實現夢想,但是另一方麵你卻特別膽小。所以,在性格上你就會有衝突。
又比如,一方麵你想賺錢;但是另外一方麵,你又很懶惰,什麼也不想做。所以,這就有了巨大的衝突。
其實衝突到處都是。“矛盾論”具有普遍性,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有矛盾,所以“衝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戲劇性因素。
● 不確定性或懸念。上麵也說了,正是這種不確定性讓人感興趣,並且想知道下一步的發展。
比如電影的結構。首先它是一個故事,有開頭、中間、結尾部分。但是,如果這個故事在開頭的時候,觀眾就猜到了中間的內容;講到中間的時候,觀眾就猜到了結尾的部分,這個故事一定不精彩。
好萊塢電影是怎麼展示的呢?比如,它在講第一個故事,在故事還沒有結尾之前,它就把你導進了第二個故事;在第二個故事還沒有結尾的時候,第三個故事又出來了。
例如,一個人在火車麵前臥軌。火車來了,嗚嗚嗚,馬上就要到了,情況非常危急!這時候你也看得著急:“哎呀,他能不能逃掉啊……”
然後,“嗖”的一下,鏡頭切換到另外一個場景中——一個人被綁架了,鏡頭中出現兩夫妻吵架的情形。這個綁架的故事在繼續進展,進展到快完之前,“啪”的一下,電影又切換到另外一個場景。
這就是不確定性。利用這種特性,導演抓住了你的注意力,然後他可以很容易地展開第二個故事。等第二個故事快推向高潮的時候,你的注意力也在集中,而且在你的心裏還有幾個疑問(不確定的因素)。因為你非常想知道電影的結局,所以你的注意力就被“鎖”住了。營銷也是這樣。
一部電影,如果它所講的每一步都讓人預先知道了,這說明這個導演的水平非常糟糕!營銷也一樣,你的營銷要製造讓別人猜測的機會——不確定性。
比如,當一個故事在向前推進時,人們自然會去猜測結果。隨著故事的推進,人們越來越想知道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這時候他們的注意力就被“抓”住了。
其實,好的故事一定是環環相扣的,它絕不是把一個故事從頭講到尾。好的導演是用它講出來的東西來延伸你的想象,是你的想象抓住了你的注意力。所以,這又一次驗證了:你說什麼不重要,關鍵是你說完了,對方會想什麼。這是重點。
這裏為什麼要用不確定性和懸念呢?抓住注意力。隻有抓住潛在客戶的注意力,你的營銷係統的啟動才會更容易,因為別人會去猜測。
有人做過測試。在一個房間的桌上放著一個不完整的拚圖,周圍散落著一些零碎的拚版,隻差幾個小板塊就可以拚完這張圖。這時候你把人引到這個房間,幾乎90%的人都會坐下來試圖把這張拚圖完成。這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思維定勢,因為人們需要知道結果是什麼。
● “我們”對“他們”、正義對邪惡、強者對弱者——這些都是對抗性的故事。在體育比賽中,這些特征尤為明顯。
一方麵,你希望自己支持的一方能贏,但是如果這一方贏得太容易了,他把對手打得一塌糊塗,這時候你會莫名其妙地希望對方贏,或者從心理上,你至少希望弱者給強者一擊!為什麼你會有這種心理?因為你希望看到同等級的對抗。老是一方把另一方打得稀裏嘩啦的,沒意思!